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山东快书的传统书目和代表人物

时间:2019-08-29编辑:弗朗西斯

 过历代艺人百余年的传唱,山东快书艺术积累了相当数量的书目。

在传统山东快书书目中,有关武松故事的唱段占了很大的比重,是传统山东快书的基本书目。在1997年出版的《中国传统山东快书大全》收录的21段中篇作品中,武松故事就占了17段。

另外还有不少单段和小段,也同样属于山东快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流传地域、师承关系和艺人表演风格的不同,所以在书目的内容、结构、词句及文学特色等方面也各有不同。

山东快书的传统书目_山东快书的代表人物_山东快书的作品


山东快书的传统书目

《东岳庙》

又名《武松赶会》,内容写武松自少林寺学艺回家,不顾兄长阻拦,独自d到东岳庙除恶的故事。民国十四年前后,山东快书艺人于传宾、周侗宾、傅永昌最终将《东岳庙》扩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中篇作品。之后,高元钧、杨立德等人也将《贴报单》吸收到自己的唱词中,并各有发展。

《景阳岗》

又名《武松打虎》,故事取材于《水浒传》第二十二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岗武松打虎》。第一位亲自改编《武松打虎》故事的快书艺人为刘同武,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高元钧在肖亦五、马立元的帮助下,重新改编了《武松打虎》。高版《武松打虎》唱词精练,动作潇洒。

《狮子楼》

又名《阳谷县》、《怒杀西门庆》,江洋辙。故事取材于《水浒》第二十五回《偷骨殖何九送丧,供人头武二设祭》,情节有所发展。1944年,傅永昌在济南将之改编为山东快书演唱。

《十字坡》

又名《武松打店》,梭波辙。故事取材于《水浒传》第二十六回《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情节有所丰富。山东快书《十字坡》为历代山东快书艺人盛演书目,唱词相传为清道光年间李长清创作。20世纪30年代,高元钧联合杨立德、傅永昌等艺人将唱段中的色情内容剔除。

《石家庄》

又名《八岔路》、《武松装媳妇》,江洋辙。该书目来源有两说,一说来自山东梆子《平霍林》一剧;另有一说,《石家庄》实为《桃花庄》中鲁智深装姑娘痛打小霸王的故事改编而来。此书亦为历代山东快书艺人盛演书目,于传宾、高元钧、杨立德演出各有特点。1957年6月,傅永昌曾以此段演出于山东省第一届曲艺会演,获演唱一等奖。

《闹公堂》

故事略见《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武松威震平安寨,施恩义夺快活林》。《闹公堂》亦是山东快书早期曲目之一,周侗宾、邱永春、高元钧、杨立德等皆擅演出此段。

山东快书的传统书目_山东快书的代表人物_山东快书的作品

《闹南监》

情节紧接《闹公堂》,叙武松被州官押在南监,武松以当票戏耍狱卒的故事。该唱段也是山东快书早期曲目之一,相传为李长清创作。杨立德擅演此段,风格火爆炽烈,为杨代表作之一,曾有唱片出版,影响较大。1957年6月,杨立德以此段参加山东省第一届曲艺会演,获演唱一等奖。

《摔杯计》

情节紧接《闹南监》,写武松制服二狱卒,此后结识州官施君方之子施恩至,并听闻蒋门神恶事。《摔杯计》故事情节虽为《武松传》不可缺少的一节,但因其情节上连下挂,且无明显冲突,一般不作单独演出,多与《快活林》连演。


山东快书的代表人物

赵震(约1825-1900),亦称赵老震,早期山东快书艺人。曲阜焦沟人。其徒吴洪钧、王玉玲、徐五子及徒孙马玉恒均有较大影响。

戚永立(1886-1944)山东快书艺人,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戚庄人。绰号“镇三江”、“独行千里一只虎”。一生授徒极多,其中高元钧最为突出,后来发展成为山东快书艺术的一代宗师。

刘同武(1899-1961)山东省齐河县人幼习山东大鼓,擅唱中长篇书,久在鲁西北一带演唱,生前对《武松传》的整理、改编工作做出重大贡献。

高元钧(1916-1993)高派代表人物。原名高金山,河南省宁陵县和庄村人,7岁随兄流落江湖卖唱,14岁拜名家戚永立为师,1946年夏参加“纪念鲁迅逝世10周年”演出大会,次年又应邀赴上海参加由郭沫若、洪森、田汉等左翼作家举办的“纪念‘五四’反饥饿、反压迫、反内战”的示威演出。

山东快书的传统书目_山东快书的代表人物_山东快书的作品

1949年上海解放后率先演出、改编新书目。著有《高元钧山东快书选》、《山东快书漫谈》及与人合作、编写的《快书、快板研究》、《山东快书的演唱与表演》和《山东快书艺术浅论》中。他在全国、全军范围内培养并扶持了一大批人数可观的山东快书创作与表演人才,对山东快书发展做出了贡献。

杨立德(1923-1994),杨派代表人物。山东省利津县城里杨家胡同人,生于快书世家。父亲杨逢山、叔父杨逢歧皆是山东快书艺人。1928年随叔父学艺并得到于传滨、邱永春等前辈艺人的传授。1953年先后两次奔赴朝鲜战场进行慰问演出,1957年曾参加山东省首届曲艺汇演荣获一等奖。

刘司昌(1928-1994),著名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刘派代表人物。北京市人。一生创作、表演了山东快书一百多段,主要有《红大院》、《捞铜牛》等。

刘洪滨(1927-至今)山东省莱州市人,1947年参军,1950年起从事部队文艺工作,1952年师从高元钧,培养了演员。作品《两代神炮手》、《生擒海霸王》、《硬骨头六连战旗红》、长篇山东快书《马本斋》等,论著有《山东快书表演经验》、《快书、快板研究》、《魂系鸳鸯板》等。

刘学智(1929-至今)天津市人,1944年参军,1945年起进入部队文工团,有作品《大老唐》、《一车高粱米》、《三只鸡》、《抓俘虏》等,论著有《山东快书的表演经验》等。

陈增智(1932-至今)河北省雄县人,1948年参军,1953年后师从高元钧,有名作《李三宝传》、《武功山》、《赵永刚》等。

孙镇业(1944-2010)山东省安丘县人,十五岁考入山东省曲艺团,1961年跟随高元钧学艺。名作有长篇山东快书《武松传》、《鲁智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