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8-30编辑:罗生门橘子
历史悠久的天水雕漆
天水漆雕工艺历史悠久,考古资料证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全国漆器行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诗经,秦风》"阪有漆、隰有栗",为秦地产漆最早记载。可见天水盛产生漆,早已闻名于世。延续至今,天水仍为全国重点产漆地区之一,天水所产生漆除供本地销外,畅销国内各地。
天水的漆器
1956年春天,天水砖瓦厂在皇城山脚下取土烧砖、挖毁古墓七座,其中一座墓中有镶嵌绿松石的铜棺饰、饕餮纹兽面辅手,红地黑面漆棺残片等,根据棺饰和随葬品特征分析,该墓应为春秋战国时代墓葬,为天水雕漆起源提供了最早的例证。1958年市郊瓦窑坡在农田基建中挖毁大型唐墓一座,出土三彩骑马俑和伎乐俑十二尊随葬漆器较多,但大都坏朽、残存者有漆棺碎片、漆案、圆盘、碗等,均木胎素髹、做工精细、漆质光亮。
诗圣杜甫客居秦州时有"近闻西枝西、有谷杉漆稠"之句,可见唐代天水产漆之盛已为古人关注。1983年甘谷新兴乡七甲村古墓群,发掘西汉墓一座,内有朱地彩绘漆棺二具,其中女棺内有一件贴银扣黑地彩绘七子奁。l986年在麦积乡放马滩发现秦汉墓一百余座,已清理14座,随葬品以陶器为主,漆器次之,墓中出土了十一件漆器,有盘、耳杯、尊、奁和棰等,其中五件较完整。有一圆盘"木胎、髹黑漆,无纹饰,仅盘内饰凸线一条。"为碹胎时所留。
另有三件耳环,"椭园形、敞口、双耳、平底、木胎,髹黑漆,有光泽,无纹饰"。另一件底部刻有"田贷"二字,似为匠作名。这些战国时期漆器,均为木胎、黑漆素髹,应为当地所产。从近三十年来天水考古发掘的资料,也可看出汉代天水漆艺繁荣之一斑。1972年秦州区中梁韩家湾和罗玉乡刘家河发现的两座汉墓均有漆棺、髹黑漆,绘有朱褐色云气纹图案,两墓随葬漆器八件,残坏可辨者有四件,其中奁盒、耳环两件,均外髹黑漆内髹朱漆,虽历经两千年,仍有光泽,可见当时髹漆技术已很成熟。同年秋天在天水城郊西湖嘴、王家磨、市三中等地汉墓中均发现有漆棺残片。
天水汉代漆器出土之多,分布之广,漆艺之精,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天水髹漆业已进入了兴旺发达时期,确为全国漆艺据点之一。到了宋代,漆器生产仍在持续,漆器制品也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产品之一。
清代漆器天水民间保存较多,大都为生活日用家具。到了清末民初漆器生产除家用器具外,又增加了盘、盒、奁、碗、笔筒,手杖等生活用品。竹胎、木胎、皮胎、藤胎均有,髹涂多用漆器油饰和罩漆,油饰作法为漆地做好后,以熟桐油调朱色髹涂,绘泥金花草饰纹,漆色艳丽光亮。
天水雕漆
从1916年天水开办了第一个陇南工艺厂生产雕漆,请当地书画界名流张拱辰、赵仰岷参与,他们能书善画,题诗落款,使产品大为创新,深得文人雅士喜爱。l9l8年又有地方人士张直忱、蒲宝珊等人在宇清巷成立了"协济工艺厂"生产经营笔筒、茶盘、大烟盘等。另外还有焦海山、周来有等人成立的"莲叶公司"也从西安请来技师,招收学徒从事漆器生产,这一时期漆器生产兴旺发达,产品畅销各地,质量也名噪一时。但到后来由于官商倾轧,漆器工厂逐渐转为官办,加之经营不善,成本昂贵,产品滞销,经营雕漆的店坊只剩十几家,1949年后,雕漆业受到重视。1952年已有7户作坊恢复生产。1953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由艺人郭力学、郭炳学、郭笃学、巨玲、马志玉、白杰等27人组成"天水市雕漆生产合作社"。
1958年7月,雕漆生产合作社过渡为国营天水市雕漆工艺厂。改制后派人赴北京、天津、扬州等地学习石雕、牙雕、嵌钿技术,已熟练掌握彩绘,镶嵌、雕填、贴金、嵌银、胎花、印锦、堆漆、刻灰、戗金、便涂、平螺钿、研磨彩绘等几十种装饰技法,更有著名的书画家何晓峰、胡橐、周兆颐、张国栋、杨荫浓等设计图案。
雕漆特色
天水雕漆,业内人士用"繁工珍材"四字概括它特色。所谓"繁工"指工艺复杂,工序繁多。一件雕漆产品要经过木工、漆工、配石、石刻、镶嵌、粘贴、描金等上百道工序,费时少则三四个月,多则需要一年。所谓珍材,指天水雕漆产品全部采用珍贵的纯天然材料。一般采用桃红松、椴木等优质木材作胎,以当地小陇山盛产的优质天然漆为原料,以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萧山红石、山东绿冻石、北京黄石、太湖蚌皮和珊瑚玛瑙、珍珠、象牙(现以牛骨代替)、玉石、贝壳等为装饰材料,并经常要用镶金、贴银等装饰方法,可谓极尽奢华,贵不可言。
天水雕漆产品以家用器具为主,有桌、椅、柜、箱、茶几等,又以各类屏风产品最具特色,现已发展出十几个大类200多个品种。色调以乌黑色为主,兼有红、酒红、墨绿、宝蓝、翠绿、驼黄、古绢黄、朱砂红、玫瑰红等色。图案多取材于《西厢记》《红楼梦》《聊斋》、唐宋传奇等作品中的人物,兼以花草、文物、鸟兽、博古、山水等题材。情节以游园、赏梅、宴坐、清饮等为主,个体作坊160多个,深受中外游客喜爱。雕漆已成为天水市一张当之无愧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