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9-10编辑:文二
书信简介
书信是写给具体收信人的私人通信。除了保护有关的私人秘密外,一般对属于书面作品性质的信件也给予版权保护。
在许多国家,实际上将所有书信当作文学作品,如法国、印度、英国、美国。有些版权法明确地把书信列举在受保护的作品之内(如巴西、尼日利亚、菲律宾等国)。
还有一些国家的版权法有保护书信的专门条款,如阿根廷、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等国。许多国家版权法规定,书信要有创造性,不是简单地交流情况,也不是一般性的通信,才能受到保护,如奥地利、比利时、德国、海地、意大利、日本等。
书信的起源与发展
一、书信的历史由来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礼仪之邦。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方式来进行。
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常使用到一系列的应用文,如传统的书信、名片、柬贴、启事、题诗题词、对对联等,现代的如电报、传真、特快专递、电子邮件等。这些应用写作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色彩。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如“阳气极於上,阴信萌乎下。”(扬雄:《太玄经·应》);另外,“信”也有托人所传之言可信的意思,不论是托人捎的口信,还是通过邮差邮递的书信用语言文字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信,一是有运用文字述说事情原委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二是具备相应的书写工具;三是有人进行传递。
亲笔给亲戚朋友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给受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科技不断进步,又相继出现了电话、电报、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可以预见,未来电子邮件这一新兴的手段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在进行重新建构,书信的运用除传统用法,即公函私函之外,一个新的发展动向便是原先私函类中因为个人需要而向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知名学者等个人所发的事务性的信件,这一类信件的使用量逐渐增多,值得注意。我们将其称为个人公文。
另外,在古代书信作为主要的通信来源,它不仅仅传达着国与国的文化交流,同时也传递着人们思想的情怀(对家乡父老、对爱人、对朋友...)。还起到了报平安的深层含义。
二、书信最早源于什么时候
早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有“书信”来往了。当时采用的是结绳、刻符等方式。根据考古发现,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器上已有刻划符号。我国苗族人,也用过刻符。方亨咸《苗俗纪闻》说:“俗无文契,凡称货交易,刻木为信,未尝有渝者”。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书信这一文体,那时称为“书”。因为那时列国纷争,政务日繁,为了互通信息,商洽事务,促使了这一文体的形成和发展。刘勰在《文心雕龙·书记》中说:“三代政瑕,书介弥盛:绕朝增士会以策,子家与赵宣以书,巫臣之遗子反,子产之谏范宣,详观四书,辞若对面。”
作为书信意义的“函”,最早见于《三国志·魏书·刘晔专》注引《傅子》:“每有疑事,辄以函文晔。”作为书信意义的“信”,最早见于唐代元缜《书乐天纸》诗:“半封京信半题诗”。
书信在过去还有别的称,这是根据所书写的载体而定的。比如书信写在竹片上就称“简”,写在小竹片上就叫“笺”,写在木板上的就叫“牍”,写在小木板上的就叫“札”,写在白绢上的就叫“素”。如“长跪读素书,书中竟如何”。所谓“尺牍”、“尺素”,就是因为写信用的木板和白绢通常都是一尺左右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