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04编辑:打哈欠的大狮子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悲剧之一的《长生殿》,以文学的角度描写了这一场动乱,隐隐难以发觉的是,书中对安史之乱并没有大篇幅的描写,反而隐喻的赞赏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真挚的爱情故事。很多读者读完后,往往会将“安史之乱”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唐明皇,然而从史学的角度来分析,“安史之乱”其实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与体现,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一个时代到达盛世之年的巅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衰败的征途,这是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是无法避免的。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达到空前繁荣,甚至一度出现盛世局面,同时也负面引起大规模的土地兼并,兴也苦,亡也苦,历史总让人无奈。百姓被无情剥夺土地,开始迁徙流亡的凄苦,从而导致流民隐患不断加重,导致人民矛盾愈演愈烈。这时的统治集团不断日益腐化,上流社会开始耽于纵情声色,任意挥霍与浪费,统治阶级荒淫无道的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一个时代的悲剧便由此拉开序幕。
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唐天宝年间,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使得唐王朝朝政腐败,预伏着危机,素有“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小人当道,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期间不断排斥异己、结党营私,而之后“兄凭妹贵”的杨国忠也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政治上一窍不通,只是徇私误国之辈,奸臣当道,只会使人民更加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在后来他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更是直接成为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
安禄山本是混血胡人,貌似忠诚,生性狡诈;由于得到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使。安禄山见唐室政治腐败,武备废弛,便于公元755年,以讨杨国忠为名,自范阳率兵南下,很快就攻占了洛阳,自称大燕皇帝。第二年,唐军在潼关溃败,安禄山便长驱直入长安。唐玄宗匆忙南逃,走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随行的将士在愤怒中杀死了杨国忠,又逼使玄宗绞杀杨贵妃,才肯继续起行,南下至四川。同时,太子李亨逃往灵武(在今宁夏境内),在郭子仪、李光弼等一班西北将领的支持下,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
后来叛军内部发生分裂,安禄山为儿子庆绪所杀。唐军联同回纥援兵乘机反攻,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不久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杀安庆绪,重新攻陷洛阳,也称大燕皇帝,后又被儿子朝义杀害。于是唐朝再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自杀,这场持续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才告结束。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二个月,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