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06编辑:打哈欠的大狮子
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有一首著名的词《忆秦娥》。他词中所写的秦娥,不是别人,正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秦穆公,他的女儿弄玉。
根据东周列国志的记载:秦穆公的小女儿周岁的时候“抓周”,秦穆公把天下的奇珍异宝都陈列在她面前,她随手就抓起一块外藩进贡过来的美玉,爱不释手的玩弄。因此,秦穆公就给她取了“弄玉”这个名字。
随着弄玉渐渐的长大,不仅长得越来越有天仙般的美貌,而且还非常喜爱音乐,最擅长吹笙。于是秦穆公就令工匠把那块美玉琢成玉笙赐给了她。并建了一座凤楼让她居住,楼前又建了一座高台,命名为凤台。当她在凤台上吹笙的时候,笙乐随风飘送,让人听了感觉像是在仙境一般。慢慢长大的弄玉,当然和一般的女孩子一样,也有了女孩子家家该有的心事;她觉得自己非常寂寞。她擅长吹笙,却找不到知音。以她的身份、美貌,当然也有年龄相当的各国公子争相上门拜访。但她谁也看不上;她不稀罕身份、地位,她要的是知音!于是她就对秦穆公直说了她的择偶条件:“一定要能吹笙,与我唱和的人,才能做我的夫君。其他的人,我都不愿意嫁!”秦穆公很心疼她这个宝贝女儿,于是就派人到处去查访,想为她找一个年貌相当的知音为伴侣。可是,有谁能配得上才貌双绝,又坚持非要能吹笙的知音才肯嫁的她呢?这真的不是件容易之事。
有一天晚上,月明如水,她命侍儿焚了香,寂寞地在凤台上吹笙的时候,忽远忽近的传来隐隐的箫声,与她的笙乐应和,竟如合奏般的水乳交融。一曲既终,余音袅袅,却使她感觉更寂寞了。她有些不乐的回到了凤楼,晚上在梦中见到一个头戴羽冠,身穿鹤氅的美少年,乘着凤凰,自天而降,来到凤台。对她说:“我是太华山的头儿,上天命我和你将在中秋月圆之日相会,结成连理。”说着,解下身边的一管赤玉箫来,开始吹奏。这箫声,她一听,就知道正是她吹笙时与她酬答应和的箫声。曲调非常之美,令弄玉为之沉醉。问他:“这曲子我能学吗?”他笑着说:“成婚之后,有什么困难?”说着向前,想拉她的手。在那个男女不能那么亲近的时代,这使她一惊,不由向后退,梦也就醒了。
一切都那么真实!耳边箫声仿佛还袅袅地回荡。竟然,只是一场梦?她把这梦告诉了秦穆公。虽然梦是无凭的,但秦穆公爱女心切,竟派出了孟明视去太华山寻访这个弄玉的“梦中人”。说孟明视肯定没人知道他是谁,如果说他是丞相百里奚的儿子,那肯定都知道!他人称“孟明视”,是他非常亲信的臣子。
孟明视到了太华山,到处寻访。有一个樵夫告诉他:“山顶上的明星岩,有一位异人,独自住在草屋里。每天会下山沽酒,自斟自饮。晚上常在山顶吹箫,让人听了顾不得睡觉。也不知他是什么来历。”孟明视听完大喜,爬到山顶,果然见到了一派仙风道骨,擅长吹箫,名叫“萧史”的美少年!美少年见到孟明视,问孟明视此来何事?孟明视说:“我的主公为爱女弄玉择婿,弄玉善吹笙,一定要求能与她匹配的。听说足下精通音乐,所以前来奉迎。”萧史微笑道:“我萧史只粗解音律,其他一无所长,不敢辱命。”孟明视接着便说:“请你跟我回去,见了主公,自有分晓。”于是,萧史在孟明视的恳求下,随着孟明视来到秦宫。秦穆公见他一表人才,也十分欢喜。只有一件:弄玉说一定要嫁会吹笙的人,而萧史说他只会吹箫,不会吹笙。本来秦穆公认为他条件不合,准备让他离开。可弄玉一听说,却派人传话说:“笙和箫是同一类的管乐器,他既然善于吹箫,也让他试吹几曲再作定夺,不要让他有怀才不遇的遗憾。”
秦穆公认为弄玉说的有理,就让他演奏,要弄玉躲在屏后偷看。他才吹第一曲,就觉得有舒爽的清风习习迎面而来。第二曲,只见天上的彩云四合。第三曲,更有好几对的白鹤、孔雀空中翔舞,而且百鸟一齐和鸣。让早看出他正是梦中人的弄玉大喜:“这人真该是我的夫君了!”虽然萧史自称出身寒微,秦穆公也顾不得了。而且,这一天正好是中秋,也应了弄玉的梦兆。马上让人侍候萧史沐浴更衣,送到凤楼,与弄玉成婚。婚后,两人就住在凤楼上,过着恩恩爱爱的生活。萧史虽然因娶了弄玉,也位列朝班,但不过问国政。特别奇异的是:他除了偶尔喝几杯酒,不食人间烟火。他教弄玉吹箫,并引导着弄玉学辟谷之法。慢慢的,弄玉也跟他一样,不食人间烟火了。
有一天晚上,他们两个正在凤台上合奏的时候,忽然从天上飞来一条赤龙,盘在台右,一只紫凤,栖在台左。萧史这时说:“我本是天上的仙人,因与你前世还有未结的夙缘,所以下凡来与你成婚,但也不能就此长住。如今,龙凤来迎,是咱们该走之时了!”于是,他就跨上了赤龙,弄玉则跨上了紫凤。龙和凤就载着他们,从凤台腾云而上,消失在月色之中。
隋朝的诗人江总写过一首〈萧史曲〉:弄玉秦家女,萧史仙处童。来时兔月满,去后凤楼空。密笑开还敛,浮声咽更通。相期红粉色,飞向紫烟中。唐代大诗人李白也写了一首〈凤台曲〉:尝闻秦帝女,传来凤凰声。是日逢仙事,当时别有情。人吹彩箫去,天借绿云还。曲在身不返,空余弄玉名。词牌中的〈凤凰台上忆吹箫〉,就是依据这个故事而命名的。成语中的“乘龙快婿”,也是因着这个故事而流传了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