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6编辑:罗生门橘子
苏州十全街原称“十泉街”,因旧有十口古井的缘故。又,清乾隆帝自号“十全老人”,南巡至苏,曾驻跸于附近带城桥下塘织造府内,地方官员为讨好乾隆,遂改“十泉街”为“十全街”。十全街自乌鹊桥往东,为旧时古城高尚住宅区,豪门巨屋,深宅大院,鳞次栉比。乌鹊桥至人民路(原三元坊)段,宋名孝友坊,范成大《吴郡志》作“孝友坊,南园东巷”,卢熊《苏州府志》已录“孝友坊巷”名,清及民国称大太平巷。20世纪50年代,该路诸段全部拓宽后,合称十全街。
其实早在吴王阖闾时代,其子城就在十全街附近如今大公园一带。由于与子城相近,十全街也就不免街市兴旺、行人稠密、十分热闹,在那会儿就是姑苏的繁华之地。而从那时起,十全街一带就开了姑苏宾馆的先河。
十全街据史料记载,当时吴国共有三所客馆(即现今的宾馆),为乌鹊、升月、江风。其中升月就在十全街一旁的带城桥东。而乌鹊就在十全街上的乌鹊桥畔,乌鹊桥则是因馆得名。所谓乌鹊即喜鹊,古人有“鹊躁而行人至”之说,客馆以乌鹊命名,不但理顺还透着吉祥。乌鹊馆沿十全河而筑,舟楫可至,车马可达,水陆都通甚是便捷。然岁月匆匆,怎奈馆废而桥存,却无意中留下了十全街沧海桑田的印记。
改革开放前,闹中取静的十全街,曾是苏州涉外宾馆的集聚地,南林、南园、苏州等宾馆都坐落于此街。故“文革”期间,十全街一度被更名为友谊路,也成了十全街悠悠岁月中的一段小插曲。
改革开放后,国门洞开,到苏州旅游、考察的外国人都入住于十全街上的涉外宾馆。精明的商人见机便在十全街上开出了一家家古董、字画、工艺品店,遂形成了一条闻名遐迩的旅游品特色街,十全街还由此上了国外著名的旅游杂志呢。上世纪八十年代,沧浪区政府精心规划,在不失姑苏味道的前提下,对破破落落的十全街进行了全面改造。改造中既保留了十全街上已栽了好几十年的法国梧桐,也不失原来粉墙黛瓦、人家枕河的韵味,由此十全街变得越发的亮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