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20编辑:果果
历法是一种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定时间的序列的方法。中国汉族从古到今使用过的历法,就有一百多种。汉代以后各历法规则基本沿袭汉代制定的汉历(太初历)。汉历是一种阴阳历,是把太阳、月亮的运行周期调和在一起,实现了阴阳合一的历法。
纵观中国古代历法,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大致来说包括推算朔望、二十四节气、安置闰月以及日月食和行星位置的计算等。当然,这些内容是随着天文学的发展逐步充实到历法中去的,而且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大致又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古历时期:汉武帝太初元年以前所采用的历法;汉历发展期:从汉太初元年以后,明代末年为止,这期间修制订历法者有约一百家,均有文载于二十四史的《历志》或《律历志》中。
诸家历法虽多有改革,但其原则却没有大的改变。汉历完善期:明代末年至今。明末崇祯年间由徐光启、汤若望等人利用汉历规则,引进了欧洲天文学知识、计算方法和度量单位,编制完成《崇祯历书》,于清初取名《时宪书》,并开始实施的这套历法。辛亥革命之后,于西历1912年孙中山先生宣布采用格里高历(即公历,又称阳历),汉历被称为旧历、夏历、阴历,到文革时期被错误的称为农历。汉历,是中国与西历(公历)并行的历法。是汉文化对世界的历法文化的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