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汉语言文字的历史传承

时间:2020-02-24编辑:果果

我们知道,传承民族文化的形式如哲学、政体、教育、宗教、艺术、建筑、饮食、习俗等等,看起来尽管很多,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语言文字。对于绵延千百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来说,汉语言文字是凝聚全民族精神意志的共同纽带和精神家园,它起的作用是无法低估更是无法取代的。

汉族的语言为汉语,使用汉字书写。汉语属汉藏语系,按学术界较常见的划分方法,可分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粤语七大方言(有许多不同的划分方法,参见汉语方言)。对汉语标准语的规定,汉族所在的不同地区也各有不同。中文的书写表达方式分别有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

汉语作为世界特有的象形文字语言,具有高度的统一与规范特征,尽管方言发音差异特别大,但是书面语言规范,没有地方语言差异造成的书面交流障碍。可以说,汉语的超方言性对维系中华民族的统一起了巨大的作用。

语音

汉语有4个声调:55(阴平声)、35(阳平声)、214(上声)、51(去声)。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科学是“汉语音韵学”,建立于公元5世纪,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词汇

汉语的词汇特点:一是单音成义,即一字一音表达一个意思,构成了一个语素(词素),独立使用;二是语素的构词能力极强,有包含原意的合成词构成,有不包含原意的联绵词构成;三是注重词中的字序,字序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语法

汉族的语法特点:第一是词序固定,一般按“主语——谓语——宾语”的词序构成句子。在现代汉语典型句型中,定语一般置于它所修饰的名词前面,状语一般置于它所修饰的动词前面;第二是虚词的应用,在汉语语法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三是汉语在习惯上的表达与理解,常常不受近代以来从西方引进的语法理论中形态成份的约束,而受“意合法”原则制约。

汉字

汉字是独立发明、逐步演进、由笔划结构而成的方块字。所知原始的汉字是大汶口文化陶尊上的图形文字,以及河南龙山文化陶器上的刻划文字,称为陶文。以后,商周时代有甲骨文、金文、战国时秦有大彖(又称籀文),六国有简帛文字,秦汉时有小彖、隶书,汉以后有揩书、草书和行书。

由于汉字的高度统一而对汉族具有强大的内聚作用,所以,我们似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汉字,就没有汉族。同时,鉴于世界诸多古老文化灭亡的教训,除了要增强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的实力外,毋忘了更要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增强汉语言文字的传播力。因此,要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千秋大业,就从热爱汉语言文字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