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25编辑:果果
藏族每年春节期间都要举行盛大的傩舞表演,以祭祀神灵,驱鬼除邪,祈求新年吉祥平安。他们的民族傩舞分为“池哥昼”和“麻昼”两种基本形式,表演者身穿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头戴傩面具,随强烈的锣鼓节奏迈步挥舞法器进行表演。尤其以头上佩带的木雕傩面具最具有民族特色,雕刻与彩绘图案相结合,造型奇特,色彩怪异,且包含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含义。
与石雕相比,藏族的木雕要更具生活气息,如今已是西藏最常见的民间手工艺,当你在西藏随便步入一栋楼房时,定会被一件件雕花镂卉、富丽堂皇的藏式家具深深地吸引。各种式样布局合理,图案千姿百态,色彩鲜艳明快的藏桌藏柜,以及雕花的门楼窗梁,都洋溢着幸福、吉祥、热烈的气氛。
据了解,藏族的木雕艺术至少可追溯至7世纪,并于17世纪发展到鼎盛时期。西藏民间木雕的显著特点是根据内容表现需要,抓住对象的特征进行一定的夸张和概括。木雕作品中还有一些“亮相”式的形象,很生动,就是既夸张又表现了事物和本质的内容。夸张不但没有使我们感到木雕的不真实,相反加强了内容的表现和艺术感染力。农户家中供奉的佛龛均为木雕,佛龛的边沿上,一般都有一幅《吉祥天母》的雕刻像,吉祥天母也称骡子天王,她行奔于血海之中,脚踩无数鬼妖,手举法器,顶着卷云,守护着神界的安宁、佛界的清静。吉祥天母比脚下的鬼妖大几倍。她动作夸张,仿佛有压倒一切的力量。
夸张在木雕上的作用也关系到连接方面。如常见的花草叶茎的雕刻,往往以两个点表现叶片,一条曲线表示茎,一竖一横勾刻出一株草、一棵树或一团花,相互连接紧密又与外轮廓相系在一起,干净利落,没有多余的东西。
在藏族早期的经书封板木雕中,人物雕刻别有特色,用两个点表示眼睛,两条曲线表示眉毛,鼻子和嘴各省略了上部和下部,留作空白,只见鼻头和上嘴唇,而不刻鼻梁和下嘴唇部分。但是由于进行了适当的夸张,有意加长了必要的点、线,故使整个人物不仅不失真实感,相反表现得更生动。
为了更好的夸张和概括,藏族民间木雕在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的同时,很注意对表现对象进行大胆的简化。但这种简化只简其形,不简其意。比如出现在藏式桌柜上的莲花雕刻,就紧紧抓住莲花的特点,大胆进行简化,从情态中把握姿意,不管是花瓣还是挺直伸扬的莲朵,一律不用莲心部分的详尽描写,只雕出轮廓状的莲花朵。但一眼望去,其情姿、形态依旧真实、生动,且显得空灵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