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25编辑:果果
维吾尔族历法的使用历史非常悠久,而且用过很多种历法,这表现了维吾尔族先民的智慧,成为现在维吾尔族文化的一抹重彩。
维吾尔族历法很早时候就开始使用了,最早的是回纥汗国时期使用的12兽历法。维吾尔族人将十二个月分别称为:羊羔、牛、孪生子、老虎、鄂鱼、麦穗、天秤、蝎子、弓、蜂窝、山羊羔、鱼。每12年循环一次。据考古和文献资料,高昌回鹘王国时期使用一种叫“七曜历”的历法,即以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纪日的历法,也即以七日为一周年历法。
据在高昌遗址发现的回鹘文历书断简研究,这种历法每日先用杰特语记七曜日名称,次译中国甲、乙、丙、丁等十干之音,最后以杰特语记鼠、牛、虎、兔等12兽名,又在其上的每第二日,用杰特语译出中国的木、火、土、金、水五行之名,而以红字记之。这种历法可说要杰特、中国、突厥三种历法的整合体。
古代维吾尔族人根据月亮的圆缺、日出日落、太阳升起到中天的时分、一年四季的交替等现象,制订了比较完整的历法——穆且勒。穆且勒历法把一年分为四季十二个月,一个季度为三个月,一个月为三十天、四个星期。每年的三月二十二日为一年的开始,被定为新年。维吾尔族历法的一月为阳历的三月。
维吾尔族谚语说:“于凯尔掠过天边,节气就属夏天。”据民间星相家的说法,于凯尔一年中有40天栖于地上,这时的天气最热,被称为伏天。40天之后,于凯尔重新升入星空,植物开始结籽。民间有“七星显,天气变;七星不坠,地温不升”的说法。维吾尔族民间还把北极星称为“铁木尔阔足克”(意为“铁桩”),并把此星作为夜间行路或军队夜出时方向的标尺。对火星、金星、土星、水星等星体予以维吾尔族的称呼,并正确认识到这些星体运动与地球气候、季节变化的规律。
喀喇汗王朝时期的维吾尔人使用12兽历法,人的年龄、事件发生的时间等均以12兽轮流纪年。与汉族12兽不同的是他们以鳄鱼代替龙。12兽的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当时也使用七曜历。
维吾尔族改信伊斯兰教后,使用回历。《西域图志》、《西域闻见录》等书均记明清时期的维吾尔族已使用回历。回历又称“希吉来历”或“伊斯兰教历”。回历纯系阴历,其纪年法是:太阴圆缺一次为1月,12个月为一年,单月30日双月29日,不置闰月,全年354日。每30年为一周,其中有11年(约每隔二三年)的12月末添设一个闰日。故该历平均每年为354日8时48分。对于月的计算方法,不用实朔,而以看见新月时期做月首,所以它的月首日期,常在农历初二、三日以后。
维吾尔族历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改变着自己记录时间的方法,一次比一次精准,是维吾尔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丰富了我国的天文历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