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25编辑:果果
彝族分布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所以在彝区,各地、各支系传承的居室建筑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具有地域文化,共同组成了多种多样的彝族民居,成为了独特的彝族文化。
彝族民居的简介
彝族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彝族民居大多是坐落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区、半山区的村寨,相沿聚族而居,一般选择向阳山麓,顺山修建,以山腰、山梁处居多,山脚、河谷地带较少。
彝族在我国西南地区有着大范围的分布,因此其民居类型为适应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或受其他民族的影响,而显得比较复杂,不过彝族民居在各民族中却有广泛的代表性。一般说来,彝族民居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瓦房、土掌房、闪片房、垛木房、茅草房等。
彝族民居的特色
《元阳县志》载:“彝族多居住在山川壮丽、资源丰富的山区,村寨依山傍水,四周梯田层层,村后有山可供放牧,村前有田可供耕种,多数村寨都有一条水沟从中流过。”彝族民居大多都依山傍水,群居为主。而且彝族实行一夫五妻制的小家庭,儿女婚后另建住房,自立门户,仅幼子与父母同住。
彝家院落宽敞,以供生产和生活之便,尤其是在置办红白喜事时,可以广纳宾客。居室内,正房堂屋靠墙处供奉着天地祖宗处于牌位,供桌上摆设着香炉及虎、狮雕像;正中安放八仙桌,用于接待客人;左侧有常年不熄的火塘,由三块石头支成,俗称“锅庄”,用以取暖御寒,热水烤茶,火塘周围是家人围坐议事的地方。正房两侧房间为当家儿子媳妇的卧室,兼存放贵重物品。一般长子居左,次子居右。老人、小孩及客房设在侧厢房。大门后做磨房,正房楼上是粮仓,楼下为畜厩。
彝族民居也有不少变异建筑,主要表现在盖房材料,如瓦房、茅草房、压泥箭竹房、薄沙石板房。大户人家和不少村落还建有多层高碉楼。一些富户开始修建砖混结构、花园庭院式的新房。古老的彝族民居逐渐有了现代风采,是彝族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