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14编辑:梓岚
象棋之所以名为象棋有好几种说法。
一为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指象牙作的六博棋子(六博棋和我们传统理解的中国象棋不一样);另一种说法是这个词出现在北周,证据是《象经》意为日月星辰之象;其它的释义因个人觉得可能性比较小故在此不提。
象棋发展成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象棋在宋代。唐代以前,象棋只有将、车、马、卒四个乒种,唐代以后,火器开始用于军事。据《唐书》记载,以机发石为攻城,号将军炮。所以那时的炮字还是"石"为偏旁的。军事上火器的发展给模仿战斗场面的象棋带来了新的发展,使象棋逐渐改革成为拥有将、车、马、炮、士、象、卒七个兵种,这就和现代象棋的兵种基本相似了。
到唐代,象棋巳颇盛行。不过,唐人多把棋子称为“马”,把下棋叫着“象戏行马”。当时象棋只有“将、马、车、卒”四个兵种,可以认为这是现代象棋的雏型。唐代象棋发展到北宋,棋制逐渐有所变革,象棋在兵种上增加了“偏、裨”二将,“偏、裨”的行棋方法相当于现代象棋的“士、象”。到南宋时期,由于火药的发明,两军对垒时增加了“火炮”这种武器。棋制也有了相应的变革,增加了“炮”这一兵种。“偏、裨”也改称“士、象”。兵卒的行棋方法也改为现在的走法。
因为古代象棋没有颜色,为了区别双方所以两方棋子设置略有不同。
将(帅)、士(仕)、象(相)、车(俥)、马(傌)、炮(炮)、卒(兵)
至于象的由来,可能确实是战象的意思,我去查阅了一下,有本叫《玄怪录》的书描述了这一现象,以下为引用。
象棋子现在是平面字形的,但早先曾是立体象形的。《玄怪录》中所述的出土古墓,前有金床戏局,列马满枰,皆金铜成形,说明唐朝"宝应象棋"的棋子是铜质象形立体子。
后来,北宋古墓出土的象棋文物中,见有圆形铜质的平面棋子,直径大小不等。正面有车、马、炮、将、士、象、卒字样;反面则是各种不同形状的图文。将是坐着的将军,腰悬长剑;士是女将,上着戎装,下穿裙子;象是一只大象;车是带有飞轮的辎车;马是飞跃的马;炮是飞石;卒是手执长矛的士兵。以后,图枰的棋子逐步为字形棋子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