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宋朝长翅帽有多长

时间:2020-04-27编辑:梓岚

谈及宋朝时期,朝堂上长长的翅帽便是一大亮点,这成了许多人好奇的一点,这翅帽究竟有多长,如此不方便的设计又是所为何为呢。毕竟朝臣王公们顶着这么一顶怪异帽子,想要聊聊天也是极为不方便,这不就影响办公了。

这可就猜对了,翅帽的作用就是为了防止朝堂官员之间的互相攀谈,想象一下朝堂上官家还得正襟危坐地听取着下方官员的汇报,而在角落处却有着几个不知死活的大臣在那儿交头接耳,想想就是一肚子的火气。朕一大早的是来看你们聊天的,高薪俸禄就是为了给这些酒囊饭桶,于是赵匡胤的起床气就发作。

不过,宋朝是一个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时代,因此即便如此官家也只得把一肚子牢骚埋藏心底。退朝后,越想越不是个滋味的赵匡胤决定解决这一问题,让这些大臣们老老实实服服帖帖的。

于是,长翅帽就这样应运而生了,由一开始的一尺多到后来的越来越长。两边长翅用铁片固定住,然后再以竹篾作为翅帽的骨架,最后经过一番修饰便大功告成了。翅帽是为了避免朝堂大臣们的叽叽喳喳,自然散朝了就可以免去,这一点还是比较人性的。

那么,为何宋朝时期才想起来长翅帽这种做法呢,隋唐以前的官儿就比宋朝的自觉,不随意交头接耳嘛。这里边就有着因果关系了,在隋唐时期,君臣关系是坐而论道,也就是说李世民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聊公务的时候,大臣们是可以坐着谈事的,从形式来讲这样子更为平等。

到了赵匡胤时期,可能是五代刚刚结束的缘故,赵官家需要展示自己天子的独特地位,因此便将大臣的椅子撤去。官家坐着、大臣站着,这样一种更为鲜明的上下级关系就显现出来了。

而这也相应地带来麻烦,就是大臣们乌压压地站成一片,难免就有人要聊些家长里短,翅帽的作用便是从这儿来的。而臣子上朝需要下跪的形式则要到元代,由耶律楚材所制定的新规,目的自然也是显露天子至高的地位。

翅帽的前身是东晋时期的幞(fú)头,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乌纱帽,这是胡汉二元的产物。在此之前,是汉代时期的幅巾(一种方形的头巾,为了劳作时绑束头发,因此一开始流行于小农),后来魏晋时期又结合了北朝的风帽形式,渐渐的就形成了幞头。

隋唐时期,乌纱帽并非官员的专属,不过还是可以表现不同的等级差别,以玉饰装饰来显露非凡。乌纱帽直到朱元璋洪武年间才被正式定为“官帽”,清朝则又被顶帽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