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2-13编辑:梓岚
独一无二的“渝康宁”
上世纪90年代,国企实行改革,迎来了中国第一轮下岗潮。1995年,重庆挑花刺绣厂也未能幸免,企业解体,职工分文未得各奔东西。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康宁十分惆怅。“想到那个时候现在都还想哭。”说着,康宁便红了眼眶。想着儿子读书需要钱,全家都靠丈夫一人养,沉甸甸的失落感常常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每天都在家里哭,哭完了也没法接受现实,后来想到生计,还是决定出去打工挣钱。”为了生存,康宁放弃了蜀绣转做缝纫,帮人做些衣服补贴家用。
丈夫汤登勇看着妻子的转变十分心疼。他了解妻子的潜力,也明白她对蜀绣的热爱。在经过一番长谈,了解康宁的想法后,汤登勇决定支持妻子继续她的蜀绣事业。“这门艺术丢掉容易,要捡起来就难了。”身为重庆市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汤登勇深知艺术传承的重要性。在丈夫的支持下,康宁决定试试看。
为了让妻子能够专心研究刺绣,汤登勇特地把家里3平方米的小阳台布置成了一间小小的绣房,并为她买回绣针、绸缎、丝线、绷子、木质绣框等刺绣材料和工具,让康宁十分感动。从那以后,她几乎整天把自己关在这方小天地里,实在累了想休息,便做家务解乏。有空的时候,夫妻两人还会外出采风、寻师访友、了解市场。就这样日复一日,康宁的绣技日益精进,从最初的单面绣、双面绣发展到双面异色绣、立体绣。
1996年的某天,善于观察的康宁在家用缝纫机制作衣服的时候,发现布料上的针脚相互覆盖,却互不影响布料两面的图案,这让她灵机一动:蜀绣能否也可以运用某种针法在同一张绣面上同步完成两面刺绣?有了想法就需要实践,康宁开始在家摸索,经过反复的失败,终于被她找到了方法,这就是康宁独创的双面异形异彩绣,即在一张绸纱上用两根针同时刺绣正反两面不同的图案。
“双面异形异彩绣是非常繁杂的绣法。”康宁说,不仅考绣工,还要考脑力,刺绣者在绣一面的同时还需想着另一面,才能做到两根针同起同落,而绸纱又非常轻薄,正反面的针脚必须相互掩盖才不至于“露馅”,“没有绝对的专注是没法完成的。”康宁说。
1998年5月,汤登勇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重庆市委宣传部、旅游局等部门将举办民间艺术作品展览,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参展。在他的鼓励下,康宁选择了十几件作品送往展场。她的作品一经展出,引来了不少观众围观,特别是其中一件《幽女神思》尤为抢眼。“有人问这是什么绣,哪里来的?
我说这是蜀绣,重庆的。围观的人中当即就有人反驳,不可能,重庆哪里还有人会蜀绣!”回想参展的情景,康宁脸上有些骄傲。她坚定地告诉来人,这就是我绣的,我是重庆人。这一仗康宁赢得很漂亮,她成功的获得了参展专家和群众的关注,在刺绣界崭露头角。1999年10月,康宁荣获“巴渝十大民间艺术家”称号。
康宁出名了,不仅引来媒体的大肆报道,也引来了投机商的觊觎。当时并没有品牌意识的夫妻两人,在朋友的提醒下才想到了商标注册。可去相关部门询问时,却被告知“康宁绣”已被注册。“几经周折联系上投机商,他竟然要价数万元让我们买回来。”汤登勇感到不可思议,几次谈判未果以后,夫妻二人突然想通了一个道理。只要康宁在,无论叫什么名字都无所谓,康宁的绣品就代表一切,没有人能代替和模仿,品牌和名字一样仅仅是个代号而已。于是舍弃了“康宁绣”,夫妻二人重新起了个名——“渝康宁”。
上一篇:词牌名《念奴娇》的由来
下一篇:张王李赵满地刘已经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