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2-24编辑:梓岚
踩高跷,又称高跷秧歌,是春节期间盛行的一种民间自娱舞蹈。表演者双腿绑上特制的三四尺高的木跷,妆扮成戏曲中生、旦、净、丑等角色,手执棍、扇等道具,边跳边扭边演着剧中人物的相关动作,还故意地七歪八扭、舞来舞去,非常幽默风趣。清代思竹樵诗《咏秧歌》中的“捷足居然逐队高,步虚应许快联曹。笑他立足无根据,也在人间走一遭”,写的就是踩高跷。
汉朝的踩高跷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民间已有踩高跷的娱乐活动。《列子·说符》记载:“宋有兰子者,以技于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驱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隋唐“百戏”中有一种“长跷伎”,表演者能踩五六尺的高跷,在绳子上跳舞。清代诗人李调元《金山诗集》中有一首诗,描写了新春佳节观看踩高跷的热闹场景:“正月十四坊市开,神像高跷南村来。锣鼓一声庙门出,观者如堵声如雷。”我们仿佛看到,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一队队表演者踩着高跷,表演各种精彩的动作,赢得观众阵阵掌声;演出现场欢声如雷,其乐融融。
踩高跷这种舞蹈兼杂技的群众自娱活动,不仅注重技艺性和表演性,形式自由活泼,而且生活气息浓郁,已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春节娱乐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