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2-24编辑:梓岚
逛庙会是春节期间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庙会,最早是一种民间的宗教仪式,在北魏时已经出现。庙会之时,通常由和尚、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举行各种宗教活动祭祀神佛。为了争取信徒,招徕善男信女,便在宗教仪式上增加了舞蹈、戏曲、出巡等娱乐性内容,后来又增添集市贸易活动。
这样,寺庙、道观的庙会,便逐渐成为以宗教活动为依托的群众聚会的集市贸易形式。过年逛庙会,也就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年俗活动。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述了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的岁时节令、风土习俗等社会风貌,所记载的开封府正月庙会的范围,从寺庙内直到“御街两侧”,“嘈杂十余里”,可见规模之大,范围之广。
逛庙会是老北京人过年时一项重要的游艺娱乐习俗。民国26年(1937年)印行的《北平庙会调查》记述,老北京庙会包含“香会”、“香市”、“庙市”、“市集”等四种意义,其中的“‘香会’或‘香市’,大抵旧历岁时中,每年有一次或二三次节期,为佛道人鬼祭日,人民于此日结队进香敬神,或并举行‘赛会’,迎神出游,有诸种娱神娱乐及玩耍杂货商业,如旧历正月之大钟寺、白云观、财神庙、黄寺、黑寺、雍和宫;……”。
春节期间,北京著名的寺观,如五显财神庙、东岳庙、白云观、大钟寺、雍和宫、隆福寺、护国寺等,都举行富有北京民俗特色的庙会,深受游客欢迎。旧时北京有正月初二到五显财神庙烧香借金银元宝的习俗。天刚蒙蒙亮,位于广安门外的五显财神庙已经挤满熙熙攘攘的香客,人们争着烧头柱香祭拜财神,“借”一对元宝回家摆在神龛上,祈望财神爷能保佑自己发财兴旺。
以“福”文化为特征的东岳庙庙会,春节期间在庙中各殿悬挂盘香,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烧香祈福。白云观是北京最大的道观,也是香火最盛、最具特色的春节庙会之一。白云观庙会的会神仙、顺星、打金钱眼、摸石猴、骑小毛驴等活动,都是饶有风趣的过年习俗。大钟寺,本名觉生寺,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开放庙会,游人纷集,香火旺盛。
人们来到大钟寺,击打永乐大钟,用钟声迎接新年的到来;打金钱眼,在欢快的娱乐活动中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每年春节庙会后,永乐大钟下面的八角井里,都堆积一米多厚的金钱。曾有诗云:“觉生寺里大钟悬,蛾眼青蚨意爽然。世事看来当尽买,吉祥一卜也须钱。”
清代北京新建的喇嘛寺,如雍和宫、黄寺、黑寺,每年正月都举行祈福禳灾的打鬼庙会。喇嘛僧人扮演天神诸将,手执仪仗法器,绕寺跳舞布扎,以驱逐邪魔,俗名“打鬼”。每逢打鬼庙会,前来观看的游客甚多,有万家空巷之风。有一首署名子鸿的《打鬼》诗写道:“春节将过处处新,喇嘛扮演各天神。驱逐邪魔非怪异,观者多在艳阳晨。”喇嘛寺打鬼庙会的情景,活灵活现地展现在面前。
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的厂甸庙会,是老北京春节期间最热闹的地方。厂甸原为明代工部为修建皇城而设置的一个琉璃厂,清乾隆年间开始形成热闹繁华的集市。过年时,北京人蜂拥而至逛厂甸,是因为正月里京城各古玩、字画、书店都在此搭棚列肆,张灯结彩,招徕游客,热闹非凡。
各种各样的字画、字帖、珠宝、玉器、文物,让平民百姓大饱眼福;南北风味小吃、玩物摆件、儿童玩具,任你品尝和选购;踩高跷、舞狮子、耍龙灯、太平鼓、五虎棍的精彩表演,吸引人们驻足观看。正如清人杨静亭诗《厂甸》所说:“新开厂甸值新春,玩好图书百货陈。裘马翩翩贵公子,往来多是读书人。”
厂甸庙会最受欢迎的是大糖葫芦和风车。厂甸的大糖葫芦,用精选的山楂穿在一米多长的荆条上,外面刷糖稀,顶端还插着几面红绿色的小纸旗,十分令人喜爱。风车是用秫秸、泥、竹片等制成,由风轮带动竹棍,敲击小鼓,哗哗地响个不停。人们带着在厂甸挑选的各种年货,高擎大糖葫芦和风车,喜盈盈地满载而归。鲁迅先生在北京居住的十三年中,总共逛了40多次厂甸,仅1913年过年的半个月就去了7次,购买了不少文物、古籍和儿童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