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古诗词中有哪些不得不提的传统习俗?

时间:2018-10-23编辑:文二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从历史上沿袭传承下来的习俗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中国传统习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与诗歌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就跟大家一起从诗词里看看有哪些传统习俗。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这句诗出自宋代文人陆游的《游山西村》,千古名句“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便是出自此诗。这首诗中的颈联中出现的“春社”便是中国的一个传统习俗。

ec32be8fb04e30e5865ac28c0212e4bc.jpg

明 张翀《春社图》

春社是中国最古老的的民俗之一,它起源商周时期,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时间一般为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

每到春社这日,人们便会聚集在社庙前,摆上丰富的食品供奉社神,在祭祀完毕后,把食物给大家分享。神祈求丰年的同时也不忘感谢土地神的馈赠。不过时至今日很多地方已经不再有这个习俗了。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高是重阳节时的特有习俗,《楚辞·九怀》曾记载过暮秋登高:“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谬兮收潦而水清”。此后汉承楚俗,逐渐形成了重阳登高的习俗。

71046990b4084dc1e6b7f349481bf204.jpg

重阳节登高之时,人们还会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这一习俗带有体育兴质,能陶冶情操、锻炼体魄,记住了重阳不要窝在家里了,出去爬爬山吧!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想必诗词诗词的人都知道这是送别时的一种习俗,折柳最早出现乐府诗词《折杨柳歌辞》中: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折柳赠别”寄寓着对远游亲友“春常在”的美好祝愿,也喻意着远游的人就像离枝的柳条一样能有顽强的生命力,可以很快的适应陌生的环境,生根发芽。

9aa39cde803cc82dde0edd43de6d0d50.jpg

这在当时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习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为一种时尚。不过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科技时代,哪怕隔得再远也可以通话,这种折柳赠别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了,不过要想借此对友人表达祝愿也是不错的哦!

雷奔电逝三千儿,彩舟画楫射初晖。喧江雷鼓鳞甲动, 三十六龙衔浪飞

这两句诗描写的是赛龙舟的场景,这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也以此来纪念屈原的。在我国的南方比较流行,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9700b0951859f4fc660bc4b1bf16c18.jpg

关于赛龙舟的传说比较多:有说源于沅陵盘瓠招魂的、也有说纪念伍子胥的,还有说纪念孝女曹娥的....不过最受认可的还是纪念屈原一说,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屈原对后世的影响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