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六畜之日来历简介六畜之日的习俗六畜之日都是哪一天?

时间:2019-01-11编辑:文二

六畜日简介:六畜日都是哪一天?六畜日的来历是什么?六畜日有什么习俗?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六畜日简介

六畜日是每年正月初七以前,初一被称为鸡日;初二被称为狗日;初三被称为猪日;初四被称为羊日;初五被称为牛日;初六被称为马日。六畜排完了,才轮到初七是“人日”。

六畜之日来历简介六畜之日的习俗六畜之日都是哪一天?

六畜日的来历

关于这六畜之日的来历有三种说法:

一说是按人类驯服六畜的次序排,鸡最先驯养成家畜,狗次之,其它依次类推。

二说是按六畜的大小排列,鸡、狗体积较小,排在前面,牛、马体积较大,排在后面。

三说是按六畜和人的远近排列,俗说,没有鸡狗不成家。老人们认为鸡、狗可以捡食家中撒掉的粮食,为主人消灾免罪,所以鸡、狗都养在屋里,接近于人,猪、羊次之,牛、马则另有栏和厩,离居室最远,所以排在最后。看来,后一说似乎有些道理,古代神仙故事里说,汉朝的淮南王刘安成了神仙,飞升到天上去了,连家里的鸡狗都一起带到了云中,俗语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从没说过猪羊牛马跟着主人升天的故事。

六畜日的习俗

六畜日虽算不上是节日,但过去民间很重视重视六畜,正月初,头几天按六日向猪圈、羊栏、牛棚贴红纸条、点香。

民间还有的以天气的阴晴来占卜牲畜的兴衰,认为鸡日天气晴和,是年鸡旺,阴晦则鸡有灾病;狗日天气晴和,是年狗旺,阴则狗有灾病。余者类推。

当然,这种卜算,未必科学,仅是当年民间的一种说法而已。

“人日”的故事

正月初七的“人日”虽然当代人知道的不多,但在古代的人们生活里却是一个重要的节日,现在能够读到的古典诗词里依然可以看到古人歌咏“人日”的相关内容。

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了那时候“人日”那天的风俗,当天家家都要烹制一种七样蔬菜煮成的羹来吃,还要用彩帛剪裁成人的模样贴在家里的屏风上。

晋代的大臣贾充写有一本书叫《典戒》,记载在正月初七“人日”里,人们都要剪彩制作花胜。花胜是一种环状或方形连环的发饰,可以戴在头上。那时候,邻居亲戚之间还有相互赠送花胜的习惯,以庆祝新年的“人日”到来。

六畜之日来历简介六畜之日的习俗六畜之日都是哪一天?

古人歌咏“人日”的诗词流传下来的不少,最为人们称道的应该还是隋朝诗人薛道衡的《人日思归》。唐朝刘餗的《隋唐嘉话》里记载:“薛道衡聘陈,为《人日》诗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南人嗤之曰:‘是底言,谁谓此虏解作诗?’及云:‘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乃喜曰:‘名下固无虚士。’”

这个记载是说,这首诗是薛道衡奉命出使南朝陈时写的。当时隋朝还没有统一全国,江南依然在陈的统治之下。陈朝人才济济文化底蕴很厚,北朝文学一度只是南朝文学的一个支流,尤其隋朝重武,在诗文方面历来不为南朝人所瞧起。

隋朝的薛道衡曾经是北齐、北周的旧臣,也是北方比较有名的诗人,有集三十卷,今传辑本《薛司隶集》一卷。《昔昔盐》是他的代表作,闺怨的内容以骈偶工俪的语言出之,其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二句尤工。

刘餗《隋唐嘉话》里说:“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司隶薛道衡由是得罪。后因事诛之,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隋炀帝杨广也会作诗,但不喜欢有人超过他,因为嫉妒薛道衡的才气,就趁事儿囚禁了薛道衡,逼其在狱中自杀。

薛道衡死后,隋炀帝说:“看你还能再做‘空梁落燕泥’的诗句吗?”无论这个说法是否夸张,但足以说明薛道衡在隋朝的诗文是很有名的。所以在他出使南陈的时候,南朝人就想亲自试试他的能耐究竟有多大。当时正好遇上“人日”,南朝的文人与薛道衡一起宴饮,席间就有人请他作诗,薛道衡就即席作了《人日思归》。

薛道衡是在上年底来到陈的,日子虽然不算多,但到了次年正月却是俩年头了,所以诗的开篇就写到:“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南朝陈的文人私下嗤笑说:“不过如此而已,且看他下面怎么说。”薛道衡继续写出:“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此句一出,才知道薛道衡不是虚名,众人不禁击节叹赏。

这后两句是说,我的归期尚未确定,可能会等到南雁北飞之后了。我们知道,鸿雁在春暖之时就要北飞,说到归雁,诗人就想到了自己滞留南陈的苦衷。末句“思发在花前”,是指在“花朝”之前可以回去。“花朝”,俗称农历二月十二是百花的生日,此日谓之“花朝”。

薛道衡的诗里说,眼下还是正月初七,可是远在春暖花开之前思归之心就已经大发,客旅寂寞思乡之情很久后才能得偿,其苦楚溢于言表。这首诗前两句实写,后两句抒情,对仗得体,浑然天成,紧扣“人日思归”的主题,用通俗流畅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世界。所以才令南朝的文人们击节叹赏,薛道衡的诗名也由此传遍大江南北。

六畜之日来历简介六畜之日的习俗六畜之日都是哪一天?

如何看待六畜日?

今天的人们大可不必在意六畜日与人日的传统与现实,因为它毕竟只是中国文化元素里一个小小的亮点。即便是对正月七天的知识一窍不通,也不会影响到现代化生活及其社会的发展。

当然,读书人或者有意于中国文化的人们,把它当成一回事认真读读,也是未尝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