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1编辑:梓岚
今天小编要跟大家讲述的是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的故事,为什么当年李自成占领北京后有仓皇出逃了?
闯王李自成李自成原名李鸿基,他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童年时曾给地主牧羊,也曾为银川驿卒,在明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来,归顺闯王高迎祥,担任其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
在荥阳大会时,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自成等人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渐渐地发展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随即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又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后于顺治二年被杀害。
通过细读闯王的故事,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仿佛是历史有意跟他开了一个玩笑:明朝发展到了末期已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清兵多次入侵都没能成功,而农民起义的李自成出来把它打完了,但是,清兵随后又把李自成给击败,轻而易举地坐上了江山。
李自成是农民造反的领袖,而且他把明王朝打的是溃不成军,那么李自成为什么没能做上皇帝呢?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是农民军在进驻北京之后,觉得大事已定,就开始腐化起来,这种说法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我们不防来算一下,李自成于崇祯17年3月19日进驻北京,4月29日即帝位,4月30日退出北京,从此一蹶不振,也就是说前后仅四十天,且不说一支庞大的军队组织,就是一个人,要在这短短的四十天里腐化堕落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李自成的失败,不是因为清兵骁勇善战,也不是投降的明朝官吏的出尔反尔,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他在政策上的短视和管理上的混乱。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他的自身的这些缺点呢?那就是因为李自成出身农民,做过佃户,后来才成为农民军首领的,但是农民军致命的缺点是缺乏一个以有识之士组成的幕僚集团,为军队的发展壮大勾画蓝图,这为它日后的发展埋藏了巨大的隐患,俗话说,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在李自成的军中,担任几个重要角色基本上都是不学无术。譬如,大将刘宗敏原先是个打铁的,在他心中只有兄弟义气,称王称霸,并没有什么远大抱负,他能与李自成碰到一块,是因为生活无望,就只有造反,他们只有目标是相同的,而在后来的征战里,在诸军士眼中,李自成只是个“哥哥”,而不是上司。再到后来,刘宗敏越玩越大胆放肆,竟霸占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这下可惹来了大麻烦,吴三桂可算得上是性情中人,可不管卖不卖国,先雪了这一奇耻大辱再说,但是作为领袖的李自成,他只要稍有远见的话,绝不会轻视吴三桂这一角色的,就不会纵容刘宗敏胡作非为,反而还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招抚这位边关重将。
李自成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刚愎自用,在当时的重要将领里,最有见识的当属李岩,李岩本是举人,与农民当然不同,这也使得他在军中与其他的人格格不入,同时这也埋下了后来李岩悲剧惨死的种子,李自成初得李岩,以为如鱼得水,前期打江山的时候或多或少还能够听听一二,后来打下江山了,李自成也就不把他当回事了,最后乃至于杀了这位才智之人,这就大大的体现了李自成对内管理的空白,用人不当,不能唯才是举,这必然导致他军纪的涣散,内讧不断。
而对外的处理上更是一塌糊涂,李自成对外杀戮过多,对原有的明朝官吏并不能加以利用,又导致人才的溃乏,树敌太多,以致后来明朝的官吏纷纷倒戈,宁可支持满清人也不愿与他合作,或许这些大臣正是看清了李自成的短视,李自成对明朝原有的官吏多采取杀戮的方式,本身就是为自己制造隐患,而他宠信的那些兄弟们,譬如张献忠等人做得更彻底,动不动就屠城,百姓都闻风丧胆,渐渐地李自成就失去了民心,这些都是为他后来的失败埋下伏笔。
而这个时候的满洲人则不同,一入关就对降官进行笼络,为我所用,这是李自成所不能的,虽然那时候满清日益强大,且已成立了独立的国家,但汉人从来都没把他们放在眼里,认为不过是胡夷之邦,偶尔过来掠点财物,夺点城池什么的,但满洲人也不傻,明白汉人的聪明和实力,始终防范着,在平定天下之后就开始种族歧视和颁布剃发令了,这也是导致了为什么满清政府一直都会有反清复明的暴动,几百年不间断。最令人玩味的是,满清人的剃发令最终得以在全国实行,从形式上将汉人满化了,却在骨子里被彻底地汉化了,当然了这是题外话了,有对比才有比较,老百姓也是这么认为,二者相比较,老百姓肯定是偏袒满清政府的,得民心者的天下,自古以来的硬道理,这也是导致了李自成失败的一个重大原因。
李自成的成功不是偶然,他的失败也不是偶然,这都是历史的不断发展所注定的,这些都是必然的。
上一篇:肉苁蓉跟成吉思汗有关
下一篇:明朝比戴宗还厉害的轻功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