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03编辑:梓岚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荣氏家族,说:“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荣氏企业创办初期,适逢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侵华战争期间),当时的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们忙于欧洲战事,对中国放松了剥削。辛亥革命中颁布的一些法令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而且当时的思想进步的中国人掀起了的“实业救国”和“抵制洋货”的运动。这些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许多民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其中最知名,资力最雄厚、规模最宏大的民族企业集团就是荣家兄弟荣宗敬、荣德生荣的家族企业。
那么这个一直被公认的规模最大、最有实力、最具代表性的家族企业到底是这么发展起来的呢?
这首先要从他们的核心人物荣宗敬说起,作为长子,7岁进私塾。14岁到上海当学徒,后因病回乡,15岁到钱庄习业,19岁师满到上海森泰蓉钱庄做跑街,承担包揽生意,联系客户业务。年仅23岁就在上海广生钱庄任经理。弟弟荣德生以哥哥为榜样,希望早点为家庭分忧,于是弃笔从商,从无锡来到繁华的大上海。在荣宗敬的推荐下,荣德生进入上海通顺钱庄做学徒。两兄弟在后来的钱庄经营中,兢兢业业、诚信经营,不久便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荣德生在广东看到了面粉这一巨大的商机,于是大胆的与哥哥决定经营面粉厂,取名“保兴”,有保证兴旺之意。这是无锡历史上第二家近代企业。17亩地皮,四部法国石磨,三道麦筛,两道粉筛,这是面粉厂的所有家当。
荣氏面粉厂
荣氏企业就这样诞生了。
适逢民族工业黄金时期,就在这时候,荣家的面粉产业发展迅速。荣氏兄弟性格迥异,荣德生处事慎重,考虑周密,而荣宗敬则敢于冒险,做起事来很有魄力,在兄弟俩简直是绝配,在他们的精诚合作下荣家企业扩张步伐在不断加快,渐渐地厂房就从华东铺向了全国各地。到1921年止,荣氏兄弟经营开设的面粉厂共有12家,分布于上海、无锡、汉口、济南等地,各厂面粉畅销全国。更为有利的是,大战进行期间,各国还反过来向中国购买面粉(“兵船”牌)。最初是俄国,其后英国、法国、菲律宾、南洋各地,甚至日本都成为我国面粉输出的对象。一战间出口达80万吨,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荣氏兄弟成为了中国有名的“面粉大王”。 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其产量占到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这种高速度在世界产业史上也是也非常少见。在荣氏兄弟的带领下,许多人开始从事面粉、纺纱、火柴、毛纺织、榨油、造纸、玻璃等轻工业。
“兵船”牌
面粉厂成功,让荣氏兄弟对实业充满了自信。1915年荣氏兄弟出资18万元,创办申新纺织公司。到1922年,申新已有4个厂,产纱绽达13万余枚,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纺织企业公司。20年代的纱绽增长率甚至超过了在华拥有特权的日商纱厂。申新的“人钟”牌棉纱与“兵船”牌面粉一样,畅销于市场,成为全国闻名的棉纱之一,荣氏兄弟因此又被誉为旧中国的“棉纱大王”。
1956年1月10日,荣毅仁陪同毛泽东参观上海申新纺织厂。
那么当时的荣氏企业资产到底有多雄厚呢?
从门面上来说,到抗战前夕,荣家的面粉厂已飙升到14家,另外还有9家纺织厂。 但荣氏企业是在“九一八”事变前,也就是1931年达到鼎盛的。至1931年,荣氏兄弟共拥有面粉厂12家、纱厂9家,分别约占全国民族资本面粉总产量的1/3。
后来,一件事让我们对荣氏的资产有了一个确定的概念。那是在1948年11月,荣宗敬的长子荣鸿元因套购外汇被国民党政府判处缓刑,交了一百万美元才了事。100万美元,大家可能感觉不到这个数字有多么惊人。但在1946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公布的1美元含金量为0.88867克,而今天的金价为277元人民币,那么100万美元就相当于两亿四千余万元!如果按当时的购买力,100万美元还远不止这么些!1945年一架优良特性,高速度、重装甲、火力强大的P-38战斗机价值才10万美元左右。
P-38战斗机
而100万美元的处罚并没有对家大业大的荣家造成大的冲击。真正惨的是在早先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许多工厂被日军炸毁或占有,损失总计约值三千五百万元,相当于战前总资产的35%。也就是说战前荣氏家族资产已达1亿元以上。而根据《东亚经济发展史》,1936年,中国GDP大概在270亿左右。
两百七十分之一!对比下荣氏家族,马云、王健林是不是小巫见大巫呢?
下一篇:和珅纪晓岚对话 解出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