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乌纱帽”最初是指什么

时间:2017-05-16编辑:历史狂流

乌纱帽,是古代官吏戴的一种帽子,后来也用来比喻官位。

乌纱帽最初就是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东晋成帝时凡在都城建康宫中做事的人都要戴乌纱帽。后来,乌纱帽在民间也广为流传,成为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

乌纱帽成为正式“官服”始于隋唐时期。当时,天子百官士庶都戴乌纱帽,隋朝为了区分等级,便在乌纱帽上装饰玉饰,以块数多少显示官职大小:通常一品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装饰玉块了。至宋太祖赵匡胤时期,乌纱帽又有了新变化,即在帽子的两边各加一个翅。这是为了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所采取的新举措,这样只要脑袋一动,软翅就忽悠忽悠颤动,皇上居高临下,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乌纱帽成为文武百官的“专利”,则是始于明洪武年间。朱元璋规定凡文武百官上朝和办公时,一律要戴乌纱帽,平民百姓不可佩戴。

到了清代,官员不再佩戴乌纱帽,但人们仍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丢掉乌纱帽”就意味着被削职为民了。


更多精彩推荐:

《论语》是怎样一本书

《孟子》对后世有何影响

返回大全页:你必须了解的国学常识汇总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