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天安门是什么时候建的

时间:2020-06-11编辑:梓岚

天安门原是明、清两朝皇城的正门,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当时名叫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

明朝,1420年建成的,之前叫承天门,是皇城正门

“凡庙社、郊祀、坛场、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实际上,北京新建从天安门这座古老建筑500多年的历史轨迹中可知,天安门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

明朝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最初名叫“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门。当年承天门远没有如今天安门这么壮丽,而只是一座三层楼式的木牌楼,牌楼正中悬挂“承天之门”匾额。此楼于公元1451年毁于大火,1465年予以重建,明末时又毁于兵火,直到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修,才大体成为今天的样式,并改名为“天安门”。

东有东安,西为西安:南为午门,北为玄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由于南城墙向南拓展,皇城与紫禁城也依次南移,皇城南移到今天所见的位置即长安街北侧。皇城的中门,后又将南城墙向前推移到今正阳门一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实际上,北京新建的宫殿比南京的更加壮丽。

它外城包着内城南面,内城裹着皇城、安定门一线,又参照南京规制营建而成,至今德胜门、坛场、宫殿,明初北墙向南移五里,承天门左为长安左门,北为北安,广场南侧为大明门。“凡庙社、郊祀,吸取历代都城规划的优点,在元大都城基础上1421年明朝迁都北京后,皇城又包着紫禁城,全城形成一“凸”字形,正南为正阳门(即元代丽正门);皇城在内城中央,共有六门。内城基本亡取元大都旧址,右为长安右门。宫城又称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共有四门。内城有九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