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3编辑:琳迦
盼星星,盼月亮,盼着闯王出主张,
吃他娘,穿他娘,吃穿不尽有闯王,
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这是在明末崇祯年间,各地百姓拥护“李闯王”传唱的歌谣。
李闯王名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他虽然家境很贫寒,但是人大仁大义又有勇有谋。他做过驿卒,还做过边兵,还加入了农民起义军反明,还当了起义军的首领。起义军南征北战,队伍不断壮大,有几十万。起义军所向披靡,最后推翻了明王朝,那时候明朝已经政治腐败、经济崩溃、摇摇欲坠了。
起义军建立了大顺朝。可是因为镇守山海关的明将也就是吴三桂勾引清军入关,闯王不得不带兵退出北京,在河南、陕西、湖北等地作战,以后的事就没人知道了。
虽为一代英豪,可下场却是这样,后人猜测不绝,议论纷纷。有人他要么遇难,要么隐居了。
遇难说
有人说李自成在九宫山遇难。《明史》的结论是:“自成已死,尸朽莫辨”。依据是,当时清朝靖远大将军阿济格追击李闯王,他给朝廷的报告上说,李自成兵力已尽,只带20几个亲信逃进九宫山中,却又被村民围困,脱逃不了,只能自缢而死。等大将派人前去验尸时,尸体已经腐烂了,不能辨认。
另外一个根据,何腾蛟——南明王朝驻湘将领兵部尚书,他给唐王的汇报说他的部众已经在九宫山下斩李自成,只是首级丢了。
但“遇难”说令人难以相信。因为李自成骁勇非常,又具雄才大略,一直是官府的死敌,可以说是南明王朝和清王朝统治者心目中的大患,因此他的生死绝对是重大事件。而阿济格的报告中“尸朽莫辨”,应属不属实,何腾蛟的报告也只不过是谎报战功。这些只能是传闻,不可能真有其事的。
还有一事值得一提,退居湖湘时,李自成手下还有40余万兵马,至少也有数万人驻九宫山一带,说他仅带20名亲信,明显与事实不符。何况加入李自成真被杀,他几十万大军怎么可能善罢甘休。九宫山也不可能能平静?可事实上,那几十万大军当时很平静,九宫山也很平静。这就从反面证明李自成未死。
可为什么有“遇难”说,而且遇难说在民间广泛流传呢?这可能是李自成与其部下搞的障眼法,是一个缓兵之计。扬言李自成已死,一方面可以打消南明王朝对起义大军的戒心,下一步可能会联合抗清;另一方面,清王朝也会以为心腹之患已除,就会放松警惕。时机一旦成熟,起义军还会可东山再起。
隐居说
还有“隐居说”说李自成隐居在夹山寺。
清朝初年,张琼伯即将上任云南同知时,在他赴任的途中,游访了石门夹山寺,与寺中方丈谈古论今,颇为投缘,视为知己。他几年后又重访夹山寺,可寺中方丈已死。悼念时,方丈的徒弟告诉他,那方丈就是威震天下的闯王李自成。在九宫山是他的部将孙某替他死的。
澧州知州何某乾隆初年亲赴夹山寺调查李自成的下落,他在寺中亲眼目睹了一幅李自成的画像,叫“奉天玉和尚”。
清末以来,在石门等地发现的断碑、诗词、出土文物上,一些寻访李自成遗迹者也找到了与李自己成有关的痕迹,比如:“况值戎马星落雨旧天”“金鞍玉镫马如龙”“徐听三公话政猷,子门徒已数千指中兴”……这些都不是和尚的口气与心境,反而很像戎马出身的帝王的心声。
在石门夹山寺里,1981年奉天玉大和尚墓被发现。一副在瓷坛中盛着的遗骨与李自成身材相近。墓中陪葬物与闯王家乡——陕西米脂县的习俗也很相同。郭沫若先生是著名学者、历史学家,他也不否认李自成禅隐居夹山寺的说法。
但对这一说法人们的意见也是不同的。发现奉天玉大和尚墓等的,有人说只能说明石门夹山寺确实有过奉天玉大和尚这个人,怎么能证明奉天玉大和尚就是李白成呢?还有人说,左眼曾受箭伤失明李自成画像不可能像寺中的画像那样双目炯炯有神,可以说奉天玉不是李自成。
也有人考证,石门夹山寺是由一座破旧的古庙装修成的,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香火不绝的寺院。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奉天玉将沿门托钵化缘积累的资金全部用来建此寺,而且当地士绅也对寺的建设给予支持。大势已去的李自成,在官府穷追不舍之时,怎能明目张胆,不顾一切到处抛头露面为寺化缘呢?李自成隐居于夹山寺一说,因此不成定论。
李自成死于黔阳罗公山,死于辰州九宫山,死于广西峡山,死于平阳……还有无数种说法,究竟何者为真,实在难以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