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古代人怎么过冬的

时间:2018-01-26编辑:梓岚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于冬季的防寒保暖有各种方法。但是在古代可以没有现在这么多防寒措施。那么古代人是怎么过冬的呢?

进贡棉花

早在战国年间时,按照《尚书》里的说法,南海地区的一些部落,就开始向中原列国进贡棉花。汉武帝时代,海南岛地区的越族部落,就有了熟练的纺织棉布技术。唐朝时的中国,棉花种植开始普及,但那时还是被当做名贵花草,棉花做成的“白叠子”衣服,更是达官贵人们的专享。距离普通百姓的穿衣御寒,还是遥不可及。

所以说,虽说明朝以前,棉花早就传入了中国,但走进千家万户,却也只是最近五六百年的事。在此之前,“冬天没有棉花”这桩恐怖事,就是中国古人实实在在的煎熬。那没有棉花冬天穿什么?历朝历代的富人穷人,却也各有各的熬法。

棉花没传入前怎么过冬

首先是一个棉花传入之前,中国富人们常用的御寒“神物”:。也就是蚕丝絮。通常都是填充在被子与衣服里。填充了蚕丝絮的绵衣,外面还要有层罩衣,绵衣里面还要穿同样填充有蚕丝絮的“襦”,也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棉袄。这几样搭配起来,就是古代中国有钱人的冬天标配。

王公贵族的毛皮大衣

而比这更土豪的标配,当属各种珍贵毛皮大衣,比如羔羊皮和狐狸裘皮大衣,都是王公贵族们的最爱,冬天穿出来十分拉风。比如战国年间秦王要杀孟尝君,急了眼的孟尝君送了件裘皮大衣给秦王王妃,果然叫秦王王妃眼睛放光,爽快就帮着孟尝君逃命成功。能忽悠着一代王妃不假思索卖国,可见这御寒神物的名贵程度。

老百冬衣:棉衣

当然,这几件御寒专用物件,对于当时的普通百姓来说,简直就是遥不可及。就说最日常的穿衣,老百姓的绵衣被褥里,可填不起昂贵的丝絮,基本都填“”,也就是鏁丝用的下脚料。保暖效果更是天上地下。战国大学者曾子,穷困时就穿这种衣服,冬天时一抬胳膊衣服就破,生生露出胳膊肘在寒风里,捎带贡献著名成语——捉襟见肘。

至于有钱人穿的棉袄?穷人当然也穿,填充的也多是这类“缊”,且主要以粗布制成,学名叫褐。其保暖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另外一些普通家庭,也会穿一些皮毛衣服御寒,主要是由狗皮制成,比起名贵的羊皮裘皮大衣,也是天上地下。

这样的防寒效果,听听唐朝大诗人杜甫的悲伤咏叹就知道: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而且这样冻坏的情景,还只是相对不太冷的深秋时候。真正数九寒天的冬天又会是什么样?简单一句诗,就是古代多少穷人,冬天的无奈写照。

了解了这个就知道,棉花的传入对于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多么无与伦比的意义:这是一种既有良好保暖御寒效果,且普通老百姓家庭都能消费得起的便利产品。

以这个意义说,那些一代代苦心钻研,把曾经只是达官显贵专享的棉花,变成大江南北普遍种植农作物的古代农业学者们,还有以卓越眼光与强力手腕,强行将棉花种植推广大江南北的明太祖朱元璋,以人民的名义,当得起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