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4-23编辑:梓岚
我国的地势两高东低,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主要大河都是由西向东流去,因而东西的水上交通比较方便,而南北的水运却困难很大。这样,在南北走向开凿人工河道便是十分必要的了。
再加上西东走向的主要河流其支流多是南北走向,而各大河的支流间又往往相距很近,其中下游更是地势平坦,湖泊星罗棋布,也十分宜于人工河道的开凿。因此,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设计并开挖了多条人工运河,以接通天然河道,扩大航运范围。
最先开凿运河的是春秋时期的陈、蔡、楚等国。当时,为了改善国与国间的交通,陈蔡两国首先开凿了一条不长的运河,将淮河的两条支流沙水和汝水连贯起来。楚国也开凿了一条从郢都(今湖北江陵北)到汉水的水道。不过当时最重要和著名的运河则是吴国用以沟通太湖和长江的胥河、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以及沟通淮河与黄河的荷水,还有稍后魏国用以沟通黄河和淮河的鸿沟。
秦代最著名的运河是灵渠。它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原地区,接着又向岭南进军。为了解决南征部队的粮饷运输问题,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水利专家史禄领导“凿渠运粮”,在五岭之上开了一条运河。
运河路线在今天广西兴安县城附近湘江和漓江的分水岭上。到公元前214年,这条长33公里的灵渠终于挖成了,从此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也可以直接通航了。灵渠是世界上最寻建造并使用船闸的运河,也是最早的跨越山岭的运河。
除灵渠外,我国还有世界上最长的京杭大运河。这条运河北与海河相连,南与钱塘江相接,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成一个统一的水运网。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一项奇迹。
而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工程,又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期工程是春秋时期吴国开凿的联系江淮的邗沟,长约150公里,这是京杭大运河的起源,也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河道。此后,秦、汉、魏、晋和南北朝又相继加以延伸。
第二期工程主要是隋朝时开凿的通济渠和永济渠。具体说,一是开凿了东通黄河的广通渠,二是整治了南通江淮的御河,三是修建了北通涿郡的永济渠,四是疏浚了纵贯太湖平原的江南河。
第三期工程是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以后,为了从江浙一带运粮到京师,又要避免绕道洛阳,于是就裁弯取直,修建了济州、会通、通惠等河。此后明、清两代又对大运河中的许多河段进行了改造,便形成了今天全长1700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
上一篇:中国古代的造船业怎么样
下一篇:古代桥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