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吕不韦为秦国统一六国做了哪些事情?吕不韦的故事!

时间:2018-10-16编辑:浮泊凉

我国古代的君主继承制度在西周时代就已经形成了,按照规定,父死子继和立嫡立长是最重要的原则。但是,现实中破坏这种制度的现象司空见惯,各诸侯国实际上执行的是国君指定继承人的制度。秦作为周王朝的属国,实行的也是这种宗法制度。从史料记载看,嬴政是嫡长子,拥有优先继承权,而且子楚从未怀疑过嬴政的血统,因此嬴政登上秦国的王位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按照父死子继制度,嬴政被推上了王位,但是嬴政当时尚未成年,按照惯例,王权需要托付于他的母后和辅政的大臣。在同一时代,赵国的赵太后也曾扮演过类似的角色,后来的清朝,顺治、康熙也都曾由孝庄太后辅佐。

4fcd3b110e5335c76eb217a2d42f1116.jpg

吕不韦剧照

十三岁的嬴政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登上了秦国的王位。在未举行成人加冕礼前,他不能处理政务,只能由他的母亲赵姬和辅政大臣代劳。这样,赵姬就成了秦国法定的最高统治者。一般情况下,秦国调动军队的权力是掌握在君主手中的,但在太后辅政的情况下,调动军队不仅要盖秦王玉玺,还要加盖太后的印章。后来,太后的面首嫪毐被封为长信侯,也是赵姬而非秦王的决定。在当时的秦国,辅政大臣只有建议权,最终的决定权是掌握在赵姬手里的,也就是说赵姬变成了秦国的实际管理者。

但赵姬一个女子,无才无德,怎能治理一个偌大的秦国,因此子楚在去世时指定了吕不韦等人为辅政大臣。嬴政继位后,尊称吕不韦为仲父,军事事务则由蒙氏、王龁等人处理,这些人堪称贤臣良将。在嬴政正式亲政之前,这批辅政大臣用自己的才智和辛劳,把秦国治理得井井有条,秦国的国力也一直处于上升状态。

君主制时代,太后代行王权、大臣辅政是一种权力的非常规运行状态。但非常规并不一定导致动乱的发生,只要太后尽心、大臣尽力,国家就可以处于平稳的运行状态之下。等到年幼的君主成人,就可以顺利地实现母子之间的权力交接。

但是,非常规状态毕竟是一种变数较大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太后和辅政的大臣,只要有一方出现异动,例如太后不负责任或大臣图谋不轨,就可能引发政治危机甚至流血冲突。在秦国,太后赵姬为满足一己私欲,让秦国、也让嬴政经历了一次不小的危机。但要追究这件事的罪魁祸首,还是得从吕不韦说起。

e2ca85fffe76942540509d93bc7c9d0c.jpg

嫪毐和赵姬剧照

子楚继位后,为报答吕不韦,也为实现自己的诺言,将国事几乎全权交给吕不韦处理。他自己日夜与赵姬饮酒作乐,不久就死去了,如花似玉的赵姬成了寡妇。

但赵姬年纪轻轻,不甘寂寞,而且秦国的社会风气与戎人接近,在两性关系上比较开放。例如,宣太后就曾和戎人有染,并且生下了儿子,临死前还想要面首魏丑夫为自己殉葬,这些都被《战国策》所记载,但并未在秦国掀起什么大的风波,可见秦人社会风气之开放。

赵姬本来就是吕不韦的爱妾,子楚死后,由于两人都是为嬴政辅政的关键人物,来往就渐渐多了起来。不久二人旧情复燃,吕不韦也就经常出入宫帏。

此时的吕不韦大权在握,实际上分享了秦国的最高统治权。他是秦国丞相,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是他的第一种权力来源,即制度化的权力。吕不韦还是子楚的老师、嬴政的仲父,有定国安邦之功,与两代君王都有较为亲密的关系,这些使他成为子楚的托孤大臣。此外,他还是文信侯,有门客三千,食邑十万户,这又大大强化了吕不韦的权力,这是吕不韦的第二种权力来源,即特殊授权。此外,吕不韦还有第三种权力来源,我们称之为隐形权力。子楚死后,吕不韦和赵姬旧情复燃,史书上说:“秦王年少,太后时时窃私通吕不韦。”吕不韦和太后有这样非同寻常的关系,自然就可以通过赵姬发号施令,从而操纵秦国的最高权力。

集三种权力于一身的吕不韦,成了秦国的实际操控者。但这对秦国来说并不是坏事,因为吕不韦并没有不臣之心,而且他的个人能力突出,在任丞相期间,做了不少大事。

吕不韦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大事,就是为秦国招揽人才。当时列国纷争,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谁能揽到最优秀的人才并重用,谁就能强盛起来。列国纷争的时代,各国都把争夺人才作为争霸天下的第一步,致力于招贤纳士。当时,秦国的人才不多,但都是天下少有的精英,再加上几代秦王都能使人尽其才,因此秦国国力蒸蒸日上。

78bc80d9a82e5b128ff9ce2b4bfdc71b.jpg

嫪毐剧照

到吕不韦生活的时代,各国都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也都加强了对人才的争夺。当时的战国四大公子,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都是门下食客上千,他们都为各自的国家延揽了不少杰出人才。吕不韦意识到,照此形势发展下去,秦国的发展将后续乏力,必须为秦国延揽精英。于是他“亦招致士,厚遇之”不久,就为秦国聚集了一大批人才,史载吕不韦招揽人才“至食客三千人”。这其中就有后来官至丞相的李斯。

吕不韦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继续为秦国开疆拓土。从秦始皇元年到九年,即嬴政亲政前,秦军在蒙骜等将领的统帅下,连续不断地攻击赵、魏、韩,各国都有大量城池被秦军攻占,小国卫国也成了秦的附庸。最具战略意义的一次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42年,蒙骜攻击魏国,占领了魏国的酸枣等大量城池,使得秦国和齐国接壤。这样秦国就将列国分隔为南北两个部分,阻止了各国联合抗秦的行动。公元前238年,秦军在杨端和的指挥下,又攻占了魏国一些城池。至此,魏国被彻底打垮,只能苟延残喘,坐等灭亡。这些行动都为秦国最终完成统一大业作了充分的准备。

此外,吕不韦还致力于加强秦国的经济基础,为秦军做好后勤保障。在他的主持下,秦国基本完成了郑国渠的修建,促进了关中地区农业的大发展,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与战国四公子相比,吕不韦做的事更加务实而有效,总的说来,在智略和功绩上,吕不韦显然做得更好,为秦国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与此同时,吕不韦也做了一件无奈的事,正是这件不太起眼的事,让吕不韦走上了覆灭之路。

吕不韦常年出入宫闱,与太后私通,这件事几乎人人皆知。随着嬴政一年年长大,吕不韦的年纪也渐渐变老。一方面,他担心嬴政知道此事后自己的地位不保;另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他也感觉体力不支,不能再和赵姬继续私通下去了。但他也不能直接断了这段关系,以免得罪太后。于是,他想了一个在他自己看来是两全其美的办法,将自己的门客嫪毐送给赵姬做面首。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正是这一送,他给自己送了一个政敌,也断送了自己的一条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