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迎接红军走向胜利的桥梁如今都怎么样了

时间:2016-10-24编辑:文二

红军桥

红军桥红军桥位于贵州黎平县高屯镇少寨村,高3米,宽1.3米,由当年驻扎再次的红军修建,也是上少寨500多位苗族村民进出村寨的惟一通道。为纪念红军的义举,村民们把这座木桥命名为“红军桥”。长征故事

1934年12月14日,红军攻占黎平。当年红军某部在此驻扎时,发现过八舟河上的简易木桥已非常破旧,难以通行,遂马上进行整修。几天后,一座高3米,宽1.3米的木桥修建完成,解决了附近上百个村寨村民的出门难题。为纪念红军的义举,村民们把这座木桥命名为"红军桥"。

丰乐桥

<img alt="丰乐桥 data-cke-saved-src=" uploads="" allimg="" 161025="" 09291l4c-11.jpg"="" src="/uploads/allimg/161025/09291L4C-11.jpg">

丰乐桥丰乐桥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新城万里路,横跨洛江,为出南郊的必经之道,始建于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桥为青石砌成,为五孔石拱桥,全长60米,宽7米,迎水面石栏上刻有“民丰崇乐” 四字。1966年该桥经遵义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迎红桥。而后,1986年9月20日又复名为丰乐桥。长征故事

1935年1月初,红军突破乌江天险后,迅速向遵义城挺进。1月7日凌晨2时,红1军团2师攻占遵义。一听到红军正向遵义打来的消息后,城里的百姓在城内大街小巷积极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把欢迎中共中央和红军首长进城作为首要任务,书写了大量的标语,满街张贴,积极准备迎接红军。

1935年1月9日,军委纵队进驻遵义城,遵义人民从四面八方浩浩荡荡地来到丰乐桥走去,每人都拿着五颜六色的三角形小纸旗,不少人还抬着鞭炮,把通往丰乐桥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

画眉桥

画眉桥在被誉为“红色小上海”的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伫立着四座不同时代的画眉桥。其中,“四代同堂”的“长者”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它见证了红一军团的诞生,也是红军长征4个出发点中的第一个出发地。毛泽东曾经在这里挥笔写下“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的壮丽诗篇。长征故事

1934年9月28日红9军团撤出松毛岭战斗后在中复村休整一天,于9月30日从中复村起步出发长征,踏过画眉桥,迈上伟大的长征。当时,村民们挥泪目送红军北上抗日,盼望红军早日归来,让受苦的人们过上好日子。

民族团结桥

民族团结桥民族团结桥位于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建于1990年代初,长130米,宽4.5米、高15米。这座看似普通的桥,却有着令当地侗民回味无穷的历史,它体现了红军与侗民的鱼水深情,也见证着红军不会食言的诚信。长征故事

1934年9月15日,在中央代表任弼时、军团长萧克、政治委员王震等率领下的红军长征先遣队红6军团一路西征,从湖南省绥宁县进入通道县,到达老王脚村时已是人困马乏。看到生人经过,村民们全都躲了起来。但红军战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次日,在村民的帮助下,红军战士们用树藤、绳索和村民找来的木排,卸下的门板等扎成浮桥渡河。临行前,红军不仅把财物分发给村民,又给每户一些银元作为救济,三位红军首长更是跟侗民说,等到全国解放后,人民政府会帮助侗民建好家园,为老王脚村修建一座桥。

1990年,大桥落成,兑现了红军当年许下的承诺,见证了红军与侗乡鱼水深情。

一座座饱经风霜的桥梁,是历史的见证,长征胜利的见证。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