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9-30编辑:弗朗西斯
小时候我们都在教科书里学过“孔融让梨”的故事,众所周知孔融是孔子后代,所以他们家族从小就非常注重礼仪的培养,那么教科书向我们展现的就是一个全方位无死角的孔融吗?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历史上真实的孔融其实特别的口无遮拦,祸从口出用在他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孔融投奔在曹操名下后,其实是被曹操一直看不爽的,毕竟孔融是孔子这个大家之后,而他的出身却很卑微,加上孔融总是对他的行为说三道四,但毕竟孔融的影响力摆在那里,他若有所为恐怕就是负天下人之望了,光是这一点曹操心里一直有个疙瘩。直到一次孔融口出狂言,彻底激怒曹操。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曹操与袁绍之战取胜后,领着18岁的儿子曹丕攻下邺城,曹丕被袁熙的妻子甄氏迷了眼,不仅占了人家的地还娶了人家的妻。这件事传到孔融耳里后,他又站在道德制高点给曹操告状去了,还说的特隐喻: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大致是说周武王姬发讨伐纣王,战胜后将纣王爱妾妲己赏给弟弟周公。
虽说曹操是个大文学家,但竟然没有听说过这一典故,便虚心向孔融请教,然而孔融是这样回答的:以今度之,想当然耳。这后半句就是孔融即兴创作出来的成语,他的意思是根据现在的形势自己凭空想象的。他什么意思呢?不就是说曹丕抢了甄氏,这就相当于甄氏是当年的妲己、而曹操是周武王、曹丕相当于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其中还不乏有曹操父子共享甄氏的意味,本来的父子关系给他这么一说彻底乱了套,曹操当场就勃然大怒。
但曹操是聪明人,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杀害他的最好时机,孔融还以为对方被他说的心服口服却不敢动他,甚至以为自己发明的“想当然耳”这个成语用的甚好。谁知一颗罪恶的种子已经在曹操心中埋下,最后他以“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将孔融斩首,连家人也一个不留。纵然孔融是有才之人,但太过不知天高地厚最后也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