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03编辑:罗生门橘子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予以各个歼灭的战略决战性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京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
战前形势
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结束,全国的军事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已经占有优势。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歼灭国民党军卫立煌集团47.2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在华东、中原战场上发起了围歼国民党军刘峙集团的淮海战役;在西北战场上将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主力压缩于关中地区;在华北战场上正围攻国民党军阎锡山所部,而孤悬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唐山等地的国民党华北伪“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傅作义集团面临东北、华北解放军的联合打击,在战略上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
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于11月初电召傅作义到南京商谈,将华北党政大权、统筹经济权力、及直接接受山东青岛的美国西太平洋舰队援助的权力授予傅作义。傅作义认为华北解放军只有待东北解放军入关后,才能联合发动较大攻势,但东北解放军经过3个月甚至半年的休整。控制平津地区既可利用美国援助和华北地区的人力、物力扩充军队,又可将华北、东北解放军在华北,对整个战局亦属有利,固守平、津,以观时局变化的方针。
傅作义依据上述方针,于11月中、下旬先后撤退了承德、保定、山海关、秦皇岛等地守军,除归绥(今呼和浩特)、大同外,将其12个军42个师(旅)及地方部队共50余万人,部署在东起滦县、西至柴沟堡(今怀安)长达500公里的铁路沿线。
这一部署的特点是:蒋系的3个兵团,8个军,25个师,防守北平及廊坊、天津、塘沽、唐山等地;傅作义的1个兵团、4个军、17个师(旅),防守北平、怀来、宣化、张北、张家口、柴沟堡等地。
辽沈战役后,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和1个铁道纵队共84万人,除了第4、第11纵队等部组成先遣兵团于1948年10月底向河北省遵化、蓟县地区开进外,主力分别在锦州、营口、沈阳地区休整,积极准备入关作战。华北军区的3个兵团11个纵队共46万余人,除第1兵团(辖第8、第13、第15纵队)正围攻太原和第14纵队正包围安阳、新乡外;第2兵团(辖第3、第4、第8纵队)集结于河北省阜平地区待机;第3兵团(辖第1、第2、第6纵队)正包围归绥;第7纵队正进攻保定。华北、东北两大解放区可以其物资支援解放军作战。综上所述,华北战场人民解放军比国民党军占有很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