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明朝和宋朝的军制是不是一样

时间:2020-04-21编辑:梓岚

3、明朝的军制,皇帝独掌大权

而明朝的军制,和宋朝不同,虽然也进行了对将领权利的限制,甚至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了卫所、都指挥使司,并通过军卫法的立法方式,管控全国范围内的卫所,由皇帝独揽大权。同时,也在明朝的中央设置了五军都督府,是当时大明最高的军事机关,掌管全国的军地户籍,全国范围内的军官任免,军士训练,以及国家边疆的镇守军士的安排,都由它任命,和地方的卫所相对应。

如果一旦有战争发生,由皇帝个人的意见作为最重要的参考,经过兵部,任命对应的将领,并且发给他们调兵的印信。然后,由领取到印信的将领,从分布在全国范围内的卫所领到兵马,然后出发御敌。但是,战争一旦正式告终,就需要领兵的将领,立刻回朝上交皇帝分发的调兵印信,从卫所领到的兵马也需要各自归队。

这样的制度,和宋朝的军制有相似性,因为都是随机派遣军队。但是,将领在作战时的灵活性,就没有宋朝的将领那么大的限制。有利于获得战争的胜利,也预防了将领专权,所谓:将不专军、军不私将,提高了明朝军队的胜利几率,也不比宋朝时将领获胜时,无法得到名声。对后世对明军的印象有很大的加持作用。

4、明朝文官善武

同时,因为明朝时期,科举制已经大大规范,人才数量相比于前朝大大增加。可是,国家需要的人才数量、官职却没有增加,所以很多人才另辟蹊径,开始投军建功立业。如此一来,就导致明朝的军队将官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甚至文人从军,也屡见不鲜。更重要的是,明朝虽然重文轻武,但是,不是大将没地位,而是大家瞧不上那些没文化的大将。

对于那些本身既有文化、有功名的人,去上阵杀敌,明朝人还是很喜欢的。所以,明朝的文官,并不文弱,比如土木堡之变时,站出来挑起重任的人,就是大明的文官们,他们甚至拿起了刀枪去和敌人拼刺。这也导致了,明代的一些武将还会专门练习作诗词文章,以显示自己并非不学无术。明朝一些有名的大将,比如,戚继光,本身甚至可以吟诗的人!这也为后世对于明朝军队的印象,有加持作用。

宋明两朝面临的边关情况不同

同时,宋明两朝面临的边关情况不同,导致两朝的军队制度不一。宋朝的边关,多是由和邻国签订盟约来保持和平的,毕竟宋朝钱是真的多。比如,光是澶渊之盟的签订,就让宋朝的边关有了两百多年的和平。只是这种花钱买太平的做法,不太被后世的人喜欢,总有些委曲求全的意味在。

而明朝呢,本身的经济条件很差,因为"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海上商贸的停止,使得明朝少了一大笔的税收。更重要的是,建国后,朱棣又为了宣扬国威,通过"郑和下西洋"大把大把的往外撒钱,好不容易攒下的家底都被他败光了。要不是朱高炽即位九个月内,快刀斩乱麻停止自己亲爹的一系列做法,拯救大明于危难,就没有后来的大明了。而没钱的大明,只能用拳头说话了,比如朱棣,就喜欢亲自上阵。这种方式,虽然更费钱、费人,但是来的有底气,很被后世的人喜欢。

总结

宋明两朝,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君主统治,加上不同的军制改革,使得两朝的军队战斗力、军队文化都受到了影响。同时,宋明两朝,因为经济条件的区别,在解决边境问题时,所采取的不同方法,也是后世对其军队战斗力印象的原因。这才,形成了宋明两朝都重文轻武,明朝军队很强,宋朝军队却很弱的固化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