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04编辑:罗生门橘子
其实,这次分兵,是刘伯承和邓小平一个绝妙的破敌大战略。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克服千难万险,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但是,严重的敌情丝毫没有减轻。11月下旬,蒋介石由国防部长白崇禧任指挥部主任,统掌豫、皖、赣、湘、鄂中原五省军政大权,要与中共争夺中原,确保其长江大动脉。
为此,白崇禧组织了15个整编师又3个旅的兵力。11月27日,近20万大军开始了对大别山全面围攻。各路敌军以凶猛之势扑向大别山。面对敌情,刘邓认为大别山区回旋余地狭窄,粮食困难,不便于大兵团进行宽大机动,因此不宜集中过多兵力在大别山区。于是,刘邓决定对敌人采取“避战”战略。
如何避战?就是将主力部队留在大别山,在内线进行游击战,牵住敌人;另以总部机关带部分部队跳出包围圈,转入外线,进攻大别山以西的桐柏、江汉一带,实施战略展开,由此来打破白崇禧的围攻。
分兵前,邓小平对刘伯承说:“我比你年轻。我留在大别山指挥,你到淮西去指挥全局。”“好!”刘伯承回答说,“警卫团都给你留下,我只带一个排就行了。”12月10日,刘伯承、邓小平按照计划分兵,各自领兵而去。
这就是刘邓分兵的原因。刘邓分兵后,邓小平率领精干的前方指挥所,留在大别山,指挥第二、三、六纵队与强大的敌军展开反“围剿”斗争。而刘伯承率领第一纵队,出外线,挺进淮西,结果,经过几次战斗,把淮河变成了中原解放区的内河,并且成功地实现了与陈粟、陈谢在平汉线胜利会师。眼看刘伯承横冲直撞,白崇禧不得不从大别山调出13个旅前来“围剿”。他一调兵,大别山的围攻就不攻自破了。
邓小平在内线进行“引敌”,牵牛,是如何做的呢?后来邓小平说:“我一个,李先念一个,李达一个,就这么三个人,带着几百人的前方指挥所留在大别山,方针就是避战,站稳脚,一切为了站稳脚。那时六纵担负的任务最多,从东到西今天跑一趟,明天跑一趟,不知来回跑了多少趟,就在那个丘陵地带来回穿梭,一会儿由西向东,一会儿由东向西,调动敌人,迷惑敌人。别的部队基本上不大动,适当分散,避免同敌人碰面,就这样搞了两个月。”
上一篇:刘邓挺进大别山有多少部队
下一篇:首届上海夜生活节6月6日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