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地摊经济的历史发展情况

时间:2020-06-04编辑:梓岚

地摊经济并非是新鲜事物,古今中外,地摊经济都曾经非常活跃,这是解决就业、促进贸易、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古代,地摊是集市贸易最主要的方式,人们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原始的货物交易。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乃至九十年代中期之前的中国,农民进城的一种重要就业形式仍是摆地摊。在那个时期,尚没有专门的城管部门,人们可以自由地摆摊,几乎不受什么约束。这种摆地摊的贸易方式也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需要,因为就在路边,或者在社区内,因而购买很方便,而且价格通常也很便宜,充分满足了人们就近购物和消费的需要。

香港在很长一段时间也存在大量的地摊经济,这一点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影视剧中依然可以看到,这些就是那时候现实生活的典型反映。在发达国家的旅游城市和旅游景点,摆地摊的方式依然是推销纪念品的重要渠道,极大地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不过,摆地摊这种方式也有其明显的弊端,那就是占据道路,造成交通拥堵,而且有一些地摊还出售违禁物品或者伪劣物品,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各城市都加强了城市治理,设立了城管部门,专门管理各种占地占道及非法经营的地摊形式,由此,地摊经济大幅度收缩,在一些城市甚至不见踪影。

各城市在逐渐取缔地摊经济的同时,也在加大力度对原有的地摊模式进行升级改造,就是把地摊经济变成了棚区集市和批发市场。

摆地摊的形式换成了租摊位的方式,一方面,规范了贸易的形式和内容,充分满足了人们既要有廉价商品,同时也需要有好的购物体验的需求。另一方面,这种形式的改变势必带来成本的上升,从而也推动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而且,由于地址是相对固定的,对许多居民而言,可能就缺乏了能在家门口购物消费的良好感受。

不可否认的是,即使从地摊向专门集市的转变依然能够带动很多的就业,促成人们生活的极大方便。以北京西直门的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为例,该服装批发市场形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最初就是一批路边服装摊位,后来逐渐升级为专门的服装批发集市,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北方地区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解决了数万仍至十万人的就业,不仅如此,每天都有大量从北京以外到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来批服装的商户。

不过,集市经济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同样容易造成交通拥堵,据城管执法人员介绍,每天凌晨4点左右,物流的货车将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附近的一个广场堵得水泄不通,每天广场上的货车从早上进来就停在这里,晚上收完货,货车再陆续离开。交通拥堵自然也深受人们的抱怨,这也是后来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外迁的一个主要原因。

基于同样的考虑,北京市近年来外迁了许多批发市场,并把相关的市场再进一步升级,以迎合年轻、时尚和个性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