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古装剧越来越多,那些官职你知道吗?

时间:2017-01-05编辑:梓岚

电视荧屏上那么多古装剧,在我们一般的印象中,肯定是官职越大权力就越大。其实并不然,不能完全用官职来衡量古代官员权力的大小。

我们知道,权力关系就是一种等级关系,权力体系就是一个等级结构,权力自然有大小之分;但权力无形,既不能用尺子量,又不能用秤杆称,一个官员掌握多大的权力值,很难衡量。

在古代,我们以俸禄作为官员品级的标准,这个学名叫品秩。一般而言,官越大,品秩越高,比如依明代官制,知县(相当于县长)是正七品官,知府(相当于市长)是正四品官,布政使(相当于副省长)是从二品官,六部尚书(相当于中心政府部长)是正二品官。他的俸禄肯定是跟着他的官衔走的,这样我们可以画出一条箭头向上的权力曲线,品秩越高,权力值越大。

但是,有时候品秩也未必与权力值成正比。比如明代废宰相之后,相权实际上掌握在内阁大学士之手,但终明一代,内阁大学士只是五品官。清代将大学士的官阶提至一品,但相权已转移到军机处大臣,大学士的权力反而大不如前朝了。

清代自雍正朝开始,在发俸禄之外另发养廉银,一二品大员每年的养廉银有一两万两,七品小官每年也有几百、上千两。所谓养廉银,其实就是向官员赎买“腐烂权”的费用,所以,养廉银数额之若干,平日也暗指官员权力值之大小。

但是细想一下,无论是用品秩还是俸禄,我们都会漏掉那些无名分、非正式的权力。明代内阁大学士秩轻而权重,但大学士的正式身份不过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名分上并无领袖群僚、把持朝政的权力,所谓的“相权”是名不正言不顺的。这种名不正言不顺的非正式权力,我们暂时叫他隐力权。

一个官员的实际权力,等于正式权力加上隐权力,品秩与俸禄所标示的只是正式权力,隐权力则是无法经由过程品秩或者俸禄表现出来的。

那现在我们的重点来了,那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不会漏掉隐权力、可以反应实际权力值的“测量对象”?我觉得,一个官员的实际权力值大致可以用他的收入来表示。这里的收入,包括俸禄、养廉银,也包括那些灰色收入,如各类陋规、税收提留,还包括贿赂款、贪污款、勒索款等。权力是可以赎买的,赎买权力的“赎金”构成了官员的大部分收入。权力值越大,“赎金”就越高。当然,这个说法只对“千里仕进只为财”的官员有效,像有的的清官,显然是无法用其收入来测量权力值的,也疏忽了官缺的肥瘦对于官员收入的影响。

现在咱们探讨下隐权利有多大,有古书中记载到,“宰相门子七品官”,就是说,给宰相看门的家奴,其权力不亚于七品朝廷命官,当然了,隐权力是因人而异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这样说肯定并不准确。

咱们举个在史书中有记载的隐权力的例子。有甲乙二人,在汉口做小生意,二人相要好,但生性都很狡猾。一日二人商量:“我们辛辛苦苦,没赚到若干钱,不如捐个官做做,或许有发家之望。”甲说:“我们各捐一官,财力不足,且不能互助,不如以我之名捐官,你出资助我。”乙认为有事理。两人出资凑得三千两银子,大约甲出七成,乙出三成。乙问自己可以谋个什么差事,甲说:“你不懂书算,不如当一个门子?”乙在市井中,曾经进出衙门宅第,对官爷的家丁不以为意,能够做门子,已经很知足,所以欣然接受了。甲遂捐了一个候补巡检,至广东。但甲自捐官后,待乙颇傲慢无礼,乙很是不满:咱们是合股人,你以为真是主仆吗?但捐官的钱已交给甲,不能就此罢休。于是悉心交结同类诸前辈,请教方法。不到二年,甲升官,乙跟随。乙没花几天功夫就与地方的痞棍混熟了,凡是巡检应得款项,多为乙所截取,且捏造甲手书,向富人讹索,甲均不知情。六年期满,甲升官去任,见乙腰缠万贯,大为奇怪,追问不放,乙虽遮遮蔽掩,却非常得意。甲随后就把乙请过来,说尽好话,始知乙数年所敛之财,已倍于甲。知道后甚为痛恨:早知道,他来当官我来当门子好了。

终上所述,我们知道,古代官员的黑色收入更反应了一种接近真实的权力分布,因为官员的实际权力,等于正式权力加上隐权力,能有肥缺机会的人,平日也是隐权力资本比较丰富的人,一个长年在清水衙门不得寸进之人,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他的隐权力资本实在可怜。所以,以收入数字来测量权力值,才变得没有意义。

我们今天讲的这些,不是在针对什么,小编想表达的只是,在权利存在的社会,腐败无处不在,然而受苦的都是咱们老百姓,当今习大大也一直在抓反腐,看来这个也是个永恒的话题,愿社会更加和谐美满,官职人员都能真正的清廉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