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庞涓为何会败给孙膑呢?

时间:2017-02-28编辑:历史狂流

白起每次指挥的战役,其战法战术均不同,几乎每次都有新的创举,这也是他被称之为神的原因。庞涓对阵孙膑,两战两败,人不以庞涓为弱,却以孙膑为胜之。赵括对阵武安君,为何不道武安君之神而单弱赵括。这是中国传统学派造成的历史偏见,其意思就是,庞涓被孙膑两次打败,人家却不说庞涓无能,而是道孙膑更胜一筹。而白起全歼了赵括率领的赵军,人家不说白起统兵出神入化而是单单说赵括无能。这是有原因的,其一,庞涓在战败前,已经是天下的名将,对外攻防作战,无人可敌,被他打败的人当然无资格说庞涓无能,而只能说孙膑厉害;其二,白起作为战神的同时也作为了杀神,在他的统兵生涯里,敌军从来都是全军覆没的,杀戮多,这跟儒家一直秉承的仁政爱民,以德服人,不战屈人不是同一个思想路线的,儒家在确立中国思想领导地位后大量打压异己,对所有不合自己主张的人或物都偏离本意,大加贬低。

白起通过换帅将赵国野战军从城堡中引了出来,却也遇上了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是,赵国骑兵,天下无敌,不管是来自于匈奴的,还是中原战国的,赵国骑兵的进攻能力都无从被比拟。因此,单纯的利用秦军,与赵国的阴山骠骑相抗衡,即便能胜,则必然伤亡惨重。那么白起又做了什么样的战略调整呢?

实际上,决定长平之战战局走向的是两支部队,一支是5千人的骑兵部队插入赵军与营垒之间,为何白起为派出这样的一支军队?赵国阴山铁骑二十万,这么一支部队不是给赵括送点心?白起则认为,赵括起尽四十万大军追赶,意图与秦军决战,不可能只将这五千人的秦军部队当成收获目标,毕竟这种数量的一支部队不足以阻止赵军的突击,因此,赵国并没有把这支部队列为杀伤目标,也没有把这支部队当成是一个威胁。这支部队是来干啥的?根据记载,这支部队是来修筑野战工事的。当这支五千人的部队穿插到赵军的撤退必经之路上,修筑野战工事。野战工事修好了之后,白起又命令一支2万5千人的部队突袭到赵军出击部队的后方进入野战工事,驻防,然后这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立马开拔,攻击赵军粮道,切断了赵军与营地的联系。所以,可以说,打败赵国的奇兵就是这两支,总数三万人的部队。这三万部队承受了来自两方面的合围(赵国守城部队五万左右,以及知道退路被截的赵军主力)而坚守阵地达十天之久,总共伤亡两万多,高达百分八十的战损率,直到十万秦军的到来。

这一点上面,我们看到了野战与野战工事。这是白起作战的另外一个特点,比如,当敌对军队准备打防御战的时候,他就想方设法的诱敌出城野战,当敌方想要野战的时候,他则想方设法与对方城战。无疑,他的指挥战术就是让敌对军队满心眼的不痛快,不断的给他们制造麻烦。让他们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或者战法下作战。这就是白起机于通变的原因所在。在白起认为,自己在怎么样一个环境下打仗没关系,只要比对方更适应那么一点点,那么就能占尽先机。因此,白起的每次指挥的战役,其战法战术均不同,几乎每次都有新的创举,实际上这就是他的指挥艺术,他的指挥艺术在于创造那么一点点比敌对方更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