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金训华张勇:“再教育”的典型

时间:2017-12-06编辑:历史狂流

毛主席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后又说“知识青年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毛泽东的指示就将接受再教育的对象明确为即将毕业的初中、高中、大学生,而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则成了青年学生的必经之路。                                 

在如此这般再教育的标准下,一批时代的精英应运而生,金训华、张勇就是其中两个最典型的代表人物。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应该还记得,“文革”期间的第一枚以知青为题材的邮票,就是一幅金训华在激流中搏斗的美术作品;也应该听说过《理想之歌》这首诗,诗中曾这样赞颂着他们:

马蹄破冰川,

套杆劈风墙,

“宝贵青春献人民。”

——那是我们的张勇啊,

舍生忘死救群羊!

气盖双河浪,

壮歌震北疆,

“活着就要拼命干,

一生献给毛主席! ”

——那是我们的金训华啊,

化作雄鹰

云里翔!

“跟上来呵! ”

——英雄在召唤;

“我们来了! ”

——回答声响彻

岭南、塞北、海岛、边疆。

千万个金训华、张勇在战斗,

千万个金训华、张勇在成长!

金训华,出身于上海市的一个工人家庭,高中时就读于吴淞第二中学,是个响当当的造反派头子,即上海市中学红代会的核心人物之一。1968年高中毕业,在家继续参加了学校的“闹革命”。

1969年5月,他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带领妹妹金士英和一批上海知青风尘仆仆到东北边疆的黑龙江省逊河公社双河大队插队落户。

3个月以后,他为了抢救国家物资(两根电线杆),在一场特大山洪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后来,他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员。

张勇,有着与金训华同样的“革命”经历,只不过她是女英雄,也是出身工人家庭,初中时,就是天津市中学红代会河西区的常委。

1968年底,她初中毕业,积极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带头报名到农村去。1969年4月,她满怀着革命豪情来到了黑龙江省呼伦贝尔大草原一一新巴尔虎右旗(今属内蒙古自治区)额尔敦乌拉公社白音宝力格生产队插队落户。

1970年6月3日,为抢救生产队的落水羊群而英勇牺牲。后来也被追认为共产党党员。

很明显,两个典型人物走的都是从红卫兵到知识青年的道路,也即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可叹的是,作为红卫兵的他们,曾经在“文革”中是叱咤风云的革命“小闯将”,在天安门城楼前曾接受过毛主席的多次检阅;而作为知青的他们,却成了 “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毒害品,必须经过广大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方能成为可靠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在那个动荡不安、颠倒黑白的年代,是是非非飘浮不定,一代充满朝气的青年人不得不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否则,便是对“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导师、伟大的舵手毛主席”的极大不忠。听听他俩的铮铮誓言:

“无限忠于毛主席! ”(金训华)

“生为毛主席而战斗,死为毛主席而献身! ”

“每说一句话,就想想是否符合毛泽东思想;每走一步路,就看看是否走在毛主席革命路线上。”

“我的手会出血,而贫下中农的手为什么就不会出血呢?这说明我的手、我的思想长期脱离工农,脱离劳动,染上修正主义毒素,必须长期在工农群众中进行磨炼。”

“让毛泽东思想统帅自己的每一根神经!” (张勇)

“拼死拼活地学习毛主席著作!”

“我要彻底改造世界观,找出自己头脑中‘私’字的根源,彻底地亮,彻底地斗,认真地改,坚决地改。”

“生命宝贵属人民,誓将青春献人民! ”

哪一句誓言不充满着他们对领袖的忠诚?它几乎是那个时代统一化了的豪言壮语,也是接受“再教育”之后的一种格式化了的思维。

一位当年的内蒙古知青在她的日记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一次她去井台打水,不小心将挂在胸前的毛主席像章掉在了车辙沟里,待到她打水回家后才发现,转回去找就再也不见了。晚上,她在日记里追悔莫及,“竟然忘了躺在车辙沟里的毛主席的光辉形象”,反复自责,并反省了自己对领袖的不忠,表示今后一定要“天天斗私,天天批修”。

又一次,她回家探亲,偶尔间她对她的一位同学的哥哥产生了一种朦胧的爱,这对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来讲应该是很正常的感情外露,可她对此惶 惑不安,认为这是资产阶级思想在作怪,她在日记中写道:“长此下去,是不是会离开毛主席革命路线越来越远呢? ”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上有篇报道,说:天津延安中学的下乡知青在学习了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后,马上就付诸行动。

有一天,育新公社新立屯大队一个在“四清” 中下台的干部派她的女儿给6个女同学送去6个煮玉米,这个队落户的知青立即向生产队做了汇报。

他们说:“这不是6个玉米, 是阶级敌人射来的6发糖衣炮弹。”于是,他们手擎着红色宝书,排起整齐的队伍,找到那个坏蛋的家门,宣读了毛主席的语录: “捣乱、失败、再摘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他们绝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

真是可悲、可叹、可怜!

难怪,就连当时几乎一手遮天的“女皇”江青在得知金训华的事迹之后非常感兴趣,立即打电话给黑龙江省“革委会”,要求把金训华的所有材料连夜派飞机送到北京,并亲自指示《红旗》杂志在当年的第12期上发表了金训华的日记摘要和评论员的文章《革命青年的榜样》,从而在全国掀起一个向金训华学习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