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解读一封回乡书信

时间:2016-10-04编辑:文二

65年前,永安剿匪战士刘胜牺牲,副连长给他父母写了这封信:

连日来,永安市小陶镇上湖口村村民刘春棉通过网络、电话查找其爷爷刘胜呆过的部队。1951年6月30日,刘胜在云南剿匪中牺牲。

现在,刘春棉想带着老父亲刘兴治和叔叔刘兴贤到云南烈士陵园去看看,把一份65年前的部队来信念给爷爷听,想告诉他,党和国家没有亏待我们,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烈士证书

封存65年的部队来信

徐州大会战光荣证正面

1950年5月立功证

烈士后人守护乡土

刘胜父亲英年早逝,那时刘胜是家中顶梁柱。刘胜牺牲后不久,妻子改嫁了,家中只剩下刘胜母亲和年幼刘兴治、刘兴贤,他们只能忍住悲痛,在困难中相依为命。

1953年夏天,宁洋县干部到上湖口村将刘兴治接到龙岩烈属子弟学校读书,家中老奶奶非常舍不得:留孩子在家中,粮食不够吃,让他去龙岩读书,彼此会非常思念,最后还是同意让刘兴治到龙岩读书。

“我坐船到了永安,在永安呆了几天,等到宁化烈属子弟到来,就坐汽车到漳州,然后再到龙岩。”今年70岁的刘兴治回忆说。自从刘兴治到了龙岩读书后,刘胜母亲是茶不思,饭不香,几次托人到宁洋县(县政府已经搬迁到小陶镇上)讲都没有达到目的,终于到了1954年暑假,刘胜母亲以要看孩子为名,请人将刘兴治从龙岩烈属学校带回,刘兴治回来后,其奶奶再也舍不得他离开半步,龙岩烈属学校读书从此与他无缘了。

尽管政府当时困难,但从来也没有忘记关心烈属。刘兴治回来后,就到了下湖口村读小学,政府每个月为这个烈士家庭发放4元钱的柴火补助款,这样的待遇享受了3年。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955年,刘兴治上山砍柴,结果腰部被竹打到致使右脚痛,请当地土医生治疗,可当地土医生不但没有将他的病治好,反而将其脚治坏了,落下终身残疾,刘兴治只能默默地面对现实。

由于下湖口村没有办小学五年级,刘兴治辗转洪砂小学、麟厚小学念书,但由于腿脚不方便,他不得不放弃学业,回家务农了,凭借自己的双手,在政府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家庭。

刘兴治19岁入党,担任上湖口村会计、村主任,直至1996年卸任。如今刘兴治、刘兴贤早已是儿孙满堂,政府没有忘记他们,每个月还享受300元的烈士家属津贴。刘兴治的儿子刘春棉现在是村支委、村医、文化协管员。

烈士遗物代代珍藏,烈士永远在我们心中,浩气长存!铭记历史,创造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