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邓小平被打倒仍不亡尽孝

时间:2016-12-16编辑:梓岚

孝敬父母,力报养育之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视为无与伦比的高尚情操。孔子曾一言以蔽之:“夫孝,德之本也。”在报孝老人、立身后人方面,一代伟人邓小平堪称国人楷模。

小平生母早殁,其父邓绍昌后续弦娶嘉陵江船工之女夏伯根。由于家境贫寒,她没有上过学,是个“大老粗”。但小平从未漠视和轻慢于她,而是视若亲母,尊重孝敬。不仅幼年如此,即使身居高位后也未改变。继母所生的弟妹,他们相处也十分融洽,令继母满怀欢喜。

夏柏根嫁到邓家后,生下三女邓先群不到一年,丈夫便撒手人寰。但她并未一蹶不振,而是擦干眼泪,勇敢面对。她不怕艰难困苦,含辛操持家务,茹苦养育子女。小平对这位为人正直、勤劳、善良、忠厚的继母,敬重如父。

1920年,15岁的小平告别亲人,由重庆朝天门顺江而下,先赴法国勤工俭学,随即投身革命工作,一去29载。1949年,他和刘伯承率领数十万刘邓大军挥师南下,一举解放了川康云贵,并安营扎寨山城。这时45岁的他,已成为大西南的最高领导人——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区政委、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因为儿子是共产党的大干部,在解放前的漫长岁月里,夏伯根受尽了欺压与折磨,小平对此深感内疚。大局刚一稳定,他便想接继母到重庆。50年代初,我在西南军区司令部工作,曾听人说过“邓政委的母亲还在,已派人去广安接她”的消息;不久又听说:邓政委的母亲已经接来,母子见面时政委高兴得眼噙泪花,还说今后再也不分开了。从此他们一直生活在一起。

大行政区撤销后的1952年,小平奉命到北京工作,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部长,随即接继母进京居住。这时他虽已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一,但对继母的孝敬没有改变。小平和卓琳常对子女说:奶奶一生多受磨难,你们一定要尊敬她、关心她,千万不可惹她怄气。在饮食起居等方面,他俩对老人关怀备至,经常嘘寒问暖,关照厨师做些老人喜欢吃的川菜,还挤出时间陪老人一起吃饭、摆龙门阵,使她感到非常惬意、幸福。

“文革”期间小平被打倒,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还念念不忘老人,经过多方努力才得以和老人生活在一起。即使在发配到江西南昌劳动改造的日子里,小平和卓琳对老人的关爱仍一如既往。为照顾好年事已高的继母和身体不好的妻子,小平几乎承担了家里所有的体力活,从劈柴、生火到洗衣、拖地,事必躬亲。就这样,年龄相加共200多岁的3个老人,以沫相濡、相互搀扶,终于闯过了难关。

不论是在顺境或逆境,邓小平尽心竭力照顾继母如生母,充分表明他是一个“位高未敢忘尽孝”重德的领导人。

这位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令东方巨龙应运腾飞的伟人,无愧为中华民族杰出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