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红军长征中改变了七次落脚点

时间:2017-02-24编辑:梓岚

五、两合口会议决定继续北上创造川陕甘根据地

会理会议后,中央红军以气吞山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把红军变成“石达开第二”的美梦,然后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实现会师。会师后的工农红军共有10万多人,下步如何发展需要迅速决定。在这个问题上,四方面军领导张国焘和中共中央意见分歧。中共中央主张北上,张国焘主张西进。

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综合分析日本入侵华北后国内形势的变化,以及川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决定放弃遵义会议关于在川西北建立根据地的计划,认为红军应该北上至川陕甘建立根据地,这既便于进一步发展壮大,也便于东出晋冀抗日救国。张国焘却认为革命处于低潮,想躲开敌人,到川西和西康地区保存实力,休养生息。

为统一思想认识,6月26日,中共中央在懋功县两河口的一座喇嘛庙里召开了政治局会议,着重讨论红军会师后的战略方针问题。周恩来在会上作报告,详细分析了建立苏区和根据地的必要条件:一是便利作战,红军会合后力量大大增强,根据地也要地区大、好机动。川康地区虽大,但多是深山穷谷,敌人容易封锁,红军不易反攻,就像麻雀飞进阴沟里,进得去出不来。敌人只要在隘口派驻少量兵力,红军就出不来,这样在全国抗日救亡热潮迅速高涨的大气候下,共产党和红军就起不了任何作用。二是群众条件,要人口多、有利于红军本身发展、能大批扩大红军的地方。

川康一带多为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只有20万,这是不能成为根据地的。三是经济条件,要能解决军队供给的比较优裕的地方。川康一带粮食缺少,牛羊有限,衣着之布皮也不易解决,军事上的补充更困难。因而得出结论,川康一带是不利于建立根据地的,如陷在那里就没有前途,要求红军迅速向前,在川陕甘建立革命根据地。

经过讨论,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战略方针的决定》。决定指出:“在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我们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使中国苏维埃运动放在更巩固更广大的基础上,以争取中国西北各省以至全中国的胜利。”

六、俄界会议决定接近苏联建立根据地

为实现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战略方针,两河口会议同时作出了集中主力消灭打击胡宗南守军、夺取控制松潘地区的决定。中革军委迅速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决定以松潘为突破口打开北进甘南的通道。对中央决议阳奉阴违的张国焘这时节外生枝,他借口“统一指挥”和“组织问题”没有解决,延宕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

为团结张国焘,中共中央于7月中下旬在黑水、芦花连续召开了两次政治局会议,周恩来把红军总政委职务让给了张国焘。经过这一番折腾,红军已丧失攻占松潘的有利时机,陷入胡宗南和川军南北夹击的危险境地。不得已,中革军委撤销松潘战役计划,改行夏洮战役计划,要红军穿越草地北上甘南,在夏河至洮河流域建立苏区根据地。8月底,中央机关和徐向前指挥的右路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出茫茫草地,攻占了四川北部小城包座,打开了前往甘南的通道。张国焘此时却又变了卦,他明确表示反对北上,拒绝横穿草地同党中央会合,率领左路军掉头南下。

表面上,张国焘是因为战略方针的问题与中央有分歧,实质上,他是拥兵自重,妄图凭借手中兵力挟制中央,达到自己独断专行的目的。这种军阀主义作风发展到最后,就是要另立中央、分裂红军。9月9日,张国焘密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并有分裂和危害党中央的明显意图。右路军前敌指挥部参谋长叶剑英看到电令,赶忙去中央驻地向毛泽东报告。

毛泽东抄下电令,告诉叶剑英处境危险,要他赶快回去,务必提高警惕,以防意外。随即同张闻天、博古等紧急磋商,一致认为再继续说服等待张国焘率部北上,不仅没有可能,而且会招致严重后果。当晚,毛泽东在红3军驻地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迅速脱离险区,率领红1、3军立即北上。

9月11日,毛泽东率红3军到达甘南迭部县俄界境内。次日,中央政治局在当地高吉村藏民居住的一个简陋棚屋内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对张国焘分裂行为的处理办法以及红军下步的行动方针。鉴于一、四方面军已经分开,只有红1、3军的8000多人随中央北上,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会议决定改变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计划,“当前的基本方针,是要经过游击战争,打通同国际的联系,整顿和休养兵力,扩大红军队伍,首先在与苏联接近的地方创造一个根据地,将来向东发展。”

七、榜罗镇会议最终确定长征落脚陕北根据地

一、四方面军分兵后,中国革命一时前途暗淡,毛泽东甚至做好了被打散后重新上山打游击的心理准备。根据俄届会议决定,北上红军被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一边继续争取南下部队,一边率领红军坚持北上。9月17日,陕甘支队突破天险腊子口,打赢了进入甘南的关键一仗。腊子口打开后,红军顺利抵达哈达铺。哈达铺是甘肃南部的一个小城镇,红军在这里好好休整了一番。先头部队在当地的邮局中得到不少报纸,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从报纸上获知了一个重要信息:刘志丹领导的红26军在陕北控制着五六个县大小的苏区根据地,徐海东的红25军也有精兵三千,他们已经会合组成了红15军团!

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自从长征以来,红军一路走了2.5万里,连共产党的一个支部也没有遇见过,在精疲力尽的时候突然发现陕北有苏区根据地,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毛泽东当即在陕甘支队团以上干部会议上宣布,首先要前往陕北,同刘志丹领导的红军会合。

9月27日,红军到达通渭县榜罗镇,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会,决定改变俄届会议关于接近苏联建立根据地的决议,作出了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在陕北保卫和扩大苏区的战略决策。随后,红军日夜兼程,又经过1000多里的艰苦行军和作战,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今志丹县)吴起镇。吴起镇已经是苏区边境,毛泽东在这里见到了前来联系的红15军团人员。10月22日,中共中央在吴起镇召开政治局会议,批准了榜罗镇会议的战略决策,正式宣告了中央红军长征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