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中国近代史之细节

时间:2017-05-24编辑:历史狂流

胡林翼,湘军悍将,晚年任湖北巡抚。一次,他路过长江,见湘军水师浩浩荡荡逆流上行,突然,开来一艘英国的火轮船,也是逆行。火轮船迅速超越湘军水师,激起的波浪,竟把湘军水师的一条船掀翻了。

当时,胡林翼惊得从马上摔下来,周围人把他救起。胡林翼的第一句话就是“天要变了”。

睁眼看世界

小人物和大人物是有区别的。跟胡林翼同时看见火轮船的人还有很多,他们觉得这是稀罕事,而胡林翼发现这条船不靠风帆,不靠桨橹,吐着黑烟,就开上来了,速度非常快。

胡林翼感觉天要变了,这出于对危机的认识。

再看林则徐。他被称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组织翻译《四洲志》,使我们第一次知道世界有这么大,有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

这个当时站在民族最前沿的人,是怎样看世界呢?

道光二十年(1840年)八月初四,鸦片战争马上就要打起来,英国人已经出兵。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了一道奏折:“彼之所至,只在炮利船坚,一至岸上,则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即乡勇平民竟足以致其死命。况夷人异言异服,眼鼻毛发皆与华人迥殊,吾民齐心协力,歼除非种,断不至于误杀。”

今天,我们会认为这是个笑话,在当时,这是我们民族思想最先进的人之一,对世界的认知尚且如此。

现在,很多人说鸦片战争之所以失败,是因为道光皇帝的昏庸把林则徐撤职了,用了一帮投降派。道光把林则徐撤职了,从历史上成全了他,保住林则徐的英名。

这是中国历史最复杂、最痛苦的一部分,我们往往不能直面,通常是找几个替罪羊,说我们近代本来不错,就是几个坏蛋把国家、民族给出卖了,于是,整个民族得到精神上的解脱。

再看当时与林则徐齐名的一个民族英雄——裕谦,他任浙江巡抚。后来,道光皇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办浙江军务。林则徐上奏一周后,他也给道光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说英国人犯了兵家大忌,肯定要失败,并且总结八条,头头是道。结果,裕谦兵败,投水自尽。

裕谦这种抗击帝国主义的精神,固然可贵,但我们为什么失败,一败再败?是我们没有人,不敢打,还是不敢牺牲?

当时,裕谦守卫镇海,“誓与镇海共存亡”,他觉得自己肯定要胜,结果,镇海被攻陷,裕谦投水。

整个鸦片战争,中国军队没有守住一个地方,没有夺回一个被英国人占据的地方!我们很多人都把所有的罪责推给道光。

其实,道光是一个希望励精图治的皇帝。当时,民风颓败,道光上台后,力图重振朝纲。他规定“宫中岁耗不得超过20万”,节约开支,就是要支持前方的禁烟,要备战,要和英国人打一仗。今天我们说的“四菜一汤”,道光可能是起源之一,当时,道光说“宫中用膳,每日不得超过四碗”;皇后过生日,道光皇帝用打卤面招待大臣。他拼命节约,甚至穿打补丁的裤子。近代以来,穿打补丁裤子的皇帝,道光是第一人。

历史的残酷性也在这儿:历史不记过程,只记结果,道光励精图治,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是他签的,历史耻辱柱上的第一人就是他。

中英《南京条约》签约后,消息传到北京,道光很难受。清史记载:“上退朝后,伏首于便殿阶上,一日夜未尝暂息,侍者但闻叹息声,漏下五鼓,上顿足长叹。”道光皇帝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败在哪里。直到去世,他一直郁郁寡欢。

咸丰皇帝最大的愿望就是,为父亲报一箭之仇。上台后的第一件事,是把主和派全部撤职,重新起用主战派,林则徐等人全部重新起用。林则徐由于身体不好,病死在赴任途中。

咸丰上台后,也像他父亲那样,希望重整朝纲。咸丰还把一个大臣写的“防三渐”作为座右铭:第一“防土木之渐”,防止大兴土木;第二“防宴安之渐”,防止大吃大喝;第三“防壅蔽之渐”,防止上行不能下达,下行不能上达。他想做一个开明的皇帝,想为父亲报这个仇。

结果,第一次鸦片战争,道光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败了。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一败再败,一次比一次惨,直到八国联军侵华。有人说,8个国家打败我们一国,好像败得有点道理。

那么,八个国家打我们,到底来了多少人?1900年8月3日,从天津出发进攻北京的八国联军,人数最多的是日军,8000人;第二是俄军,4800人;第三是英军,3000人;第四是美军,2100人;第五是法军,800人;第六是奥地利军,58人,第七是意大利军,53人。当时,还有7000名德军在海上,来不及登陆。真正作战的只有18811人,就这么点兵力。

京畿一带是我们的重镇,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全占尽。此处,清军十五六万,义和团团民五六十万,从兵力对比看,平均40个人在家门口堵他一个人。

十天内,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当然,八国联军最后增到七八万,打通州、打保定、打张家口,他们触角伸得很远,那是占领北京后,重新调来的军队,当初攻下北京的只有1.8万人。

如果不知道这个具体的人数,我们很难了解近代以来国家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正如李鸿章所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

一些学者讲:“大清无昏君,大清无奸臣。”

清朝败亡是非常特殊的,跟过去历朝历代不一样。过去都是皇帝昏庸腐朽,房子都被白蚁蛀空,最后,大厦轰然倒塌。清朝从道光、咸丰到同治、光绪,没有一个皇帝不想励精图治,没有一个不想保住江山。而清朝的那些朝廷重臣,主和也好,主战也好,没有一个不是从维护朝廷利益出发,没有里通外国。到了清朝后期,用和、战两派区分大臣,非常困难。甲午战争,以翁同龢为首的主战派,都是战前主张削减海军军费的人,战争来了,主张削减军费的人,全是主战派。主和派呢?李鸿章、丁汝昌这些人,全是平常主张大力加强军备的。

1873年,李鸿章在一个奏折里讲:日本是未来中国的心腹大患,一定要提防。李鸿章组建北洋水师,就是为了对付日本,结果,还是败了。

中华民族陷于一种矛盾中,不是统治者毫无顾忌地出卖民族利益,而是在尽力维护,他们万般无奈,没有办法。

1841年,道光皇帝对英国宣战;1860年,咸丰皇帝对英法宣战;1894年,光绪皇帝对日本宣战;1900年,慈禧太后对诸国(十三国)宣战。一次比一次败得惨,一次比一次损失大,一次比一次割地赔款的规模要大。

马克思当年评价中国:“一个人口几乎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孤立无倚,因此,极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决斗中死去。”


返回大全页:历史细节 历史不能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