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顾中国现代史时,有人说,是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打断了华夏文明的现代进程。如果日本30年代不侵华,中国在20世纪中叶就能成为世界强国。我认为此言有一定道理,但不能涵盖所有缘由。
从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到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从日本开始挑战中国本土,到实施全面侵华,时间跨度是42年。42年,对于一个国家脱胎换骨,是太短,还是已经足够?应该说,天敌日本已经给了中国足够时间“存活”,这四十二年间,日本在发展,中国也没有停滞不前。然而,接下来中华民国并没有像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一样迅速崛起。要知道,日本明治维新只用了9年时间,就完成了脱胎换骨,再也没有人敢欺负他们,只有他们欺负别人的份。而中国,从辛亥革命算起,到1937,也已经过了25年光阴,还是没有出现质的腾飞。乃至终于招来日本对中华民国发动的全面战争。
在日本决定发动全面侵略战争时,一手举起“同文同种”,一手举起“大东亚共荣”两块招牌,其实仍显示出日本文明的优越感。不得不承认,中国虽然在辛亥革命后、尤其是20世纪三十年代取得“黄金十年”成就,但终究没有完全实现华夏文明的复兴。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民国初期的历史,既是一部文明复兴史,也是一部内耗史。或者说,后者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前者。结果导致文明复兴半途而废。
中国的内耗文化源远流长,这种文化本来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在“只有皇帝是人”的制度下,中国人得不到人的尊严,人与人之间如角马逃脱狮子追逐般相互践踏,没有互相尊重的传统。这种文化基因到辛亥革命成功后,不仅没有因为政治文明的引入而消解,反而因为突然获得的人权而更难把持,人人都想“说一不二”,身处民主国家顶着封建脑壳,利用民主良机做皇帝梦,一度泛滥成祸。
民国伊始,军阀干政,各类军阀主导的政治势力不去寻找相互妥协、双方共赢的方法、不求融见而是相互征战。随后出现的各类政治派别,把不同异见者看成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对象。他们对政治对手毫不留情,在即便在外敌入侵时,在一方抗外敌的时候,需要提心吊胆地提防另一方。统则专制,分则内耗。文明古国难以在短时间内领悟民主真谛,内耗猛于外患,这不能不说是华夏民族莫大悲剧。今天试想,如果华夏民族在抗日前不是处在相互仇恨的内战,则复兴或可早就,之后的灾难或许可以摆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