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东方隆美尔”孙立人:歼日军最多中国将领

时间:2016-07-21编辑:天行健

    孙立人 (1900.12.8-1990.11.19),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汉族,抗日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新一军军长,被欧美军事家称作“东方隆美尔”。是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荣获第三等级的不列颠帝国勋章。退居台湾之后,被蒋介石软禁32年,直至1988年重获自由,两年后病逝。
 
    庐江县历来是人物风流。在庐江县金牛镇金牛山南麓,一位抗日名将、有“东方隆美尔”之称的孙立人,少年和幼年时期都是在这里度过的。他传奇的一生,在这里留下深深的印迹。 记者 苏勇
 
1、从小是学霸,还是国际大赛篮球冠军
 
    孙立人是清光绪26年10月17日(1900年12月8日)生于安徽省庐江县金牛镇山南。在孙立人5岁那年,生母方氏病去。7岁时,孙立人开始入学,拜宋执中为师。孙立人在回忆录开篇写道:“我出生于安徽庐江金牛山南的一个小乡村。”孙立人故居原有一个好几进上百间的砖墙瓦房,另有水沟院墙组成孙家庄园,他小时在此受过严格的私塾教育。后随父亲去青岛,9岁时入德文小学学习。1912年(民国元年)随父亲到北京。
 
    年少时的孙立人志不在武,而是幻想当一名建筑工程师。1913年冬,适逢清华学校招生,孙立人回到安徽的安庆报考,在近千人的考试中,名列榜首,以安徽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工程师的摇篮——清华庚子赔款留美预科(今清华大学前身),读完4年中学课程后,转入高等科专攻土木工程学。当时清华的毕业生都可以用庚子赔款官费留美,清华学校在全国各省招收的学额也是按当初各省缴付庚子赔款的多少来分配的,孙立人回忆1914年安徽省的学额为5个,而报考的人上千。
 
    求学清华期间,爱好体育活动的他擅长当时中国并不普及的篮球。在校期间,担任篮球队长获得过华北大学联赛冠军。1921年入选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担任主力后卫,于上海举行的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击败菲律宾、日本队,为中国在国际大赛中获得第一次篮球冠军。
 
2、他的“孙氏操典”,在战斗中很管用
 
    1924年,孙立人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紧接着就考取公费留学。直入普渡大学三年级加修土木工程学,1925年取得学士学位毕业。在美国桥梁公司任工程师约4个月后,决意改学军事,考入有“南方西点”之称的美国弗吉尼亚军校学习,从此步入军旅生涯。
 
    1927年毕业,游历欧洲,参观英、法、德等国军事。回国后,孙立人把中国传统教育和美国军校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制订出适合自己部队需要的训练制度和方法,形成了一套与其他部队不同的训练操典,被称为“孙氏操典”。这在以后对日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卓越军事才能,成为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
 
    1942年2月,中国组成远征军,下辖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4月,孙立人率新三十八师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西线英军步兵第一师及装甲第七旅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粮尽弹缺,水源断绝,陷于绝境。孙立人奉史迪威之命亲率113团星夜驰援,18日凌晨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至午即攻克日军阵地,歼敌一个大队1200余人,解除了七千英军之围,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五百余人。
 
    1942年4月19日仁安羌大捷,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也第一次真正展示了孙立人卓绝的军事才能。孙立人以不满一千的兵力,击退七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十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全球。
 
    仁安羌战役是自清朝中叶以来,中国军队对外首度胜仗。凭借简陋装备,以寡击众,大举歼敌并解救数千英军,令盟军刮目相看。美国总统罗斯福授予他“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授予他“帝国勋章”,孙立人是第一个获得这种勋章的外籍将领。他被国际舆论誉为“东方隆美尔”,成为一代抗日名将。从第二次缅甸战役开始,孙立人指挥新一军在历时两年的第二次缅战中,没有任何其他一个中国军级战斗编制的战绩能和新一军相比。
 
4、晚年时他常念家乡金牛镇,故居部分保存
 
    孙立人故居坐落在金牛镇旁,金牛山半山腰处,坐北朝南,是一座晚清风格的小四合院。孙家祖居于此,孙氏旧宅原有103间房屋,后来大部分房屋在解放后用于办学,只保留了现在这个有16间房屋的小四合院。约250平方米,是孙立人24岁结婚时的住处,木架结构,青砖小瓦,走廊及房内雕梁画栋,为明显的晚清民居建筑风格。根据界碑上的文字,这座小院面积不大,却颇有清新静逸之氛围。房屋分布在小院四周,有回廊连接。#p#分页标题#e#
 
    据故居人员介绍,1924年,孙立人与龚夕涛在孙立人故居完婚。1932年孙立人父亲孙熙泽病逝于金牛山老屋,时任财政部税警四团团长的孙立人回乡并主持丧事。第二年孙回金牛山将父母棺葬入土。院内有诸多树木,有一株110岁树龄的木瓜海棠,这是当年抗日名将孙立人亲手栽种的。
 
    孙立人的次子孙天平回忆说:“父亲离开家乡那么久,庐江口音一直没变。”他很怀念家乡,少时离开家乡求学,后又领兵作战,很少回到家乡,但他的思乡之情从未中断过。特别是到了台湾,思乡之情与日俱增。1989年清明,孙立人专托老部下潘德辉回庐江代为扫墓。潘扫墓归来,转告经过时,89岁高龄的孙立人仍十分激动。“他还记挂着家里的祖墓,说要把墓碑修好,不能认错祖宗。”父亲很怀念家乡,常常讲想回来看看,但直到过世也没能返乡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