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0-19编辑:文二
中华民国刚刚成立不久,1912年,鲁迅来到北京,在蔡元培任总长的教育部担任社会教育司二科科长兼教育部佥事。
1912年6月10日下午,31岁的鲁迅从北京乘火车到天津考察新剧(早期话剧)。当时天津新剧的水平领先于全国,主要是因为在1909年,张伯苓校长在南开学校大力推广新剧,他编导的《用非所学》受到校内外关注,以后又演出了《箴膏起废》《华娥传》《新少年》,新剧活动在天津日益活跃起来,许多学校纷纷组建了新剧团,在各个剧场、礼堂演出。因此,考察天津的新剧成果,确实可以为中国的教育文化活动作出应有的指导。
和鲁迅一起来天津的,是他的好友兼同事、著名戏曲理论家齐如山的胞弟齐宗颐(寿山)。《鲁迅日记》记载:“6月10日,午后与齐君宗颐赴天津,寓其族人家。齐宗颐的族人姓穆,住在红桥区西北角一带,大丰路先春园后面的一所四合院里。穆家有一个小孩见到了鲁迅,这个孩子叫穆子荆,他喜欢书法,后来任天津市文史馆馆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他回忆鲁迅住在他家,还看过他写字。
鲁迅到达天津的当天,和齐宗颐一起去了南市广和楼(后来改成了南市商场,已拆除)看新剧。当时天气阴沉,看起来马上要下雨,观众来得太少,广和楼的演出取消,二人又转到丹桂戏院(后来改为南市新闻影院,已拆除)看了一出旧剧(京戏)。鲁迅对中国传统戏曲一直比较抵触,常出言讥讽,他看这场旧剧,不知是怎样的心情。
天津南市剧场林立
《鲁迅日记》记载,6月11日上午,他到天津日租界加藤洋行买了一条领带(六角五分,合现在三十多元)、皮鞋一双(五元四角,合现在三百元)。下午又去天乐园看了一出旧剧。晚上又到广和楼,终于看了一出新剧,是一出反映彼时中国北方水灾的剧目《江北水灾记》,这出戏以水灾为背景,展现民间生活的疾苦。演出者是一所中学的话剧团,再加上本来新剧就处于初创期,自然是天真幼稚。鲁迅对这场新剧的评价是:“勇可嘉而识与技均不足。”
6月12日,鲁迅和齐宗颐在天津闲逛了一整天,没有继续看戏。晚上坐火车回了北京。
鲁迅的第二任妻子许广平(1898—1968)是广东人,在1917年逃婚来到天津的姑母家,就读于天津最好的女子学校——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还担任了天津爱国同志会会刊《醒世周刊》的主编。1919年年底,鲁迅从北京回绍兴老家。凌晨启程,雇人力车去北京前门车站,挤上了去天津的火车,下午抵达天津,在天津换乘津浦列车,一天一夜后抵达浦口。这算是鲁迅第二次到天津。而此时许广平已经在天津上学,两人虽然身处同一座城市,但肯定不知道彼此的存在,这便是冥冥中命运的安排。
许广平从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天津做过不到一年的小学教师,很快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成为鲁迅的学生。她读到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心生倾慕之情,于是开始了一段感情。几年后,两人在上海正式同居,生子周海婴。
她曾在《两地书》中向鲁迅谈到自己在天津念书时的日子,勤工俭学挣零用钱补贴日常用度:“那时在天津,收集些现成的雪花膏瓶子,做出许多的‘万年糊’,廉价的托着盘子向各处卖,不用本钱买瓶子,该可以不吃亏了吧!结果还是赔钱不讨好,因为做的成绩究不如市上卖的好,人也不肯来热心买,又想法拿石膏模铸空心的腊囡囡,洋狗,狮子……小品玩艺,希图替换市上化学的日本式的轻薄皮的玩具,然而总是敌不过,终于同样的失败。”对许广平来说,在天津的生活并不轻松。
鲁迅第三次来天津,是他和许广平确定恋爱关系之后,他带着许广平到厦门大学任教,乘晚班火车抵津,当晚在法租界中国旅馆住了一夜,第二天中午乘津浦路火车南下。
当时,“津法界中国旅馆”是响当当的品牌,鲁迅、齐白石等很多名人都曾在此下榻。当时的中国旅馆是一座新建的洋楼,进大门后迎面是一间方方正正的大厅,二层是三面环绕的回廊。楼内构造华丽,陈设精良,床帐被褥也特别洁净,夏天有电扇,冬天有暖气。中国饭店的房间标准分为六等,最贵的房间四元五角,最便宜的是一元。鲁迅住在哪个房间已无从考证,中国旅馆后来改名为中国饭店,于2010年以后被拆除。
鲁迅对天津印象很糟,他在杂文《娜拉走后怎样》有一段话:“听说拳匪乱后,天津的青皮,就是所谓无赖者很跋扈,譬如给人搬一件行李,他就要两元,对他说这行李小,他说要两元,对他说道路近,他说要两元,对他说不要搬了,他说也仍然要两元。”不知这是否是鲁迅的亲身经历,但鲁迅确实是几次坐火车到过天津,可能也遇到过车站混混要帮他搬行李的事。这就像现在坐火车到天津,还能遇到不少人站在出站口大喊:“塘沽,有去塘沽的吗!”
鲁迅对天津的影响真的不过如此嘛。
上一篇:戴笠:王牌军统特工是怎样炼成的?
下一篇:红二十五军人数为何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