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孙中山的革命路线是什么

时间:2020-08-07编辑:历史君

  孙中山的革命路线是什么?通俗来说,就是依靠有资金、有军队、有地盘的精英阶层来进行革命、改造中国。不管是“二次革命”、“护国运动”还是“护法运动”,孙中山先生更多依靠的是民族资产阶级、军阀。为什么很多人都爱讲这些呢?因为这意味着他能接触到精英阶层,拥有“资源优势”。若是十几年前,在传统经营秩序占主导的时代,“资源优势”可让很多人无往不利。

  归根结底,让任何人产生选择和行动的驱动力不是“关系”,而是“切身利害”。就像孙中山先生主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为的是全民利益,依靠的却是民族资产阶级、军阀。在顺境时,所有人都可以一呼百应;在逆境时,各方就必须反复权衡自己的切身利害了。

     对于民族资产阶级、军阀来说,其最关注的不是普通群众的利害,而是自己的利益得失,内部根本就不是铁板一块。只要涉及到利益,各军阀内部之间就会出现矛盾、争夺,呈现出一盘散沙、各自为战的状态。即使扳倒一个袁世凯、段祺瑞,也会有其他人取而代之。

  “精英思维”本身代表的就是精英阶层的利益,怎么可能关心“全民利益”呢?虽然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但你若请别人一起做事,每个人优先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切身利害,怎么可能会优先考虑你?这是人性使然。只有你自己依靠自己,才不会让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上。更何况,从整个中国的人口总数量来讲,精英阶层只占极少部分,又怎么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来一场彻彻底底的革命呢?要在全国范围内革命,必须依靠全民的力量。

    事实上,孙中山先生本人也领悟到了这一点,1924年1月,他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这就是大革命的指导纲领,也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从这个政策可以看出,孙中山先生已经开始关注民众的力量,而不是精英阶层的力量。

    只是疾病让他的生命没有太多时间了,1925年3月,他就在59岁的年龄过早辞世,没有足够的时间实践自己的想法。孙中山先生去世后,他事实上的继任者蒋介石并没有朝着民众路线继续探索,而是回归到了“精英路线”。

      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也意味着“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的结束。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来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后世人们经常探讨:如果孙中山先生身体健康,那么中国的历史会不会被改写呢?但是历史不可能重来一次,孙中山先生的过早辞世确实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损失。他需要一个继承遗志的人,接过火炬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一条新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