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2-06编辑:梓岚
在古装电视剧中经常看到,战争胜利的一方处理俘虏的问题。例如古代白起坑杀40万赵国兵马、项羽坑杀章邯的20万部下。无论怎么给杀降者辩白,如缺少粮食、怕是假投降等,但杀降总不是光彩的事情。
善待俘虏关系到对外军队形象的宣传以及自身军纪的问题。对外形象好,那么,愿意投降你的人会越来越多,减少自身军队的损失。自身军纪则代表着,在战争中己方部队借着杀俘杀降的机会强掠百姓。毕竟早在明朝建立之前,朱元璋手下的部队抢掠百姓的行为并不少见。
据《太祖实录》所称:至正二十年(1360年)五月,陈友谅率兵攻打池州(安徽),徐达等击抵抗住了陈友谅的进攻。而这时,徐达与常遇春之间发生了冲突。
原来,至正十九年(1359年)九月,与陈友谅同归属于徐寿辉的赵普胜被其诓骗到了安庆,其后将其杀害。挟持着徐寿辉迁都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当时,陈友谅就有攻占池州的想法。朱元璋得知了这一变故后,便派负责监察工作(都察院佥都御史)的佥院常遇春前往池州与徐达会和,共同抵抗陈友谅。
与此同时,朱元璋指示徐达、常遇春:陈友谅的人马马上就会到的你们应当以5000人守城、万人在九华山下埋伏。结果,城上城下扬旗鸣鼓,陈友谅的人马被杀万余,生擒3000多人。
如何面对这3000人该怎么办?常遇春和徐达之间的纷争大了起来。常遇春认为:这些人都是劲敌,现在不杀恐怕日后会有祸害。徐达则认为:现在刚刚开始打仗,如果杀多了就会断绝其他人的归附之心。徐达见无法说服常遇春要求向皇帝汇报,由其决定是杀是留。
令人想不到的是,常遇春竟然暗中下命令杀俘。快全部被杀干净了,朱元璋的使者来到了,赶紧下令不能杀降。而这时只留存下来三百人。对此,朱元璋很不高兴。命令徐达、常遇春把剩下的人全部释放。这时,陈友谅遣使来此,告诉朱元璋:此次发生战争并非是我的意思,而是巡边者的恣意妄为为之。
就这样,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暂时保持了某种和平。
通过这一事,“徐达自是专为大将矣!
徐达这个人之所以在与常遇春竞争第一武将中,能够胜出,其原因就在于比常遇春更加和平,杀降自古就认为是不祥之事,其主要就是让人觉得这个人好杀、无情。徐达对于战俘也不是说没有杀过,但是相对于其他将领来说要好得多。对于这一点,朱元璋就非常喜欢徐达。
因为徐达的不好杀战俘,正好符合朱元璋意图称帝之心。如若称帝必然要显示出一种道德优势地位、君临天下的气势。而杀俘对这种形象有着严重冲击,所以,朱元璋对于徐达委以了最重要的职位。
既然不妄杀俘虏,那么就需要给他们生活。一方面,俘虏可以加入朱元璋的队伍;另一方面则给予生活物资、找到安置地。例如打败张士诚势力范围内的高邮后,俘虏了官兵1037人、士兵1175人、老百姓1397户。徐达将他们发往辰州,同样给予军粮,有妻子的人赐夏布五匹,没有老婆的人一半儿。
同样,洪武二年(1369年)俘虏王保保部下男女七千多人后,也将他们发到了开封生活。
对于徐达的这一点,朱元璋经常将其作为榜样,例如吴元年(1367年)十月十日,朱元璋就对征讨方国珍的汤河说过,要他学习徐达不妄杀俘虏——尔等奉辞讨罪,毋纵杀戮。当如徐达下姑苏,平安定辑,乃副吾所望也。
上一篇:溥仪为求日军保护自扇耳光?
下一篇:这个地区的人竟然是明朝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