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吴三桂起义的名义不知廉耻

时间:2017-03-09编辑:梓岚

作为大奸之人,吴三桂难道表演技能如此逼真?入戏如此之快?其实,他也不全然是表演。吴三桂的眼泪,与其说是为被他缢死的永历帝所洒,不如说是为自己而悲——戎马生涯几十年,杀戮了无数同胞才换来血染的红顶子,忽然一天,又要重新归零,从头来过,再一次背叛他半生为之浴血奋战的清朝……思前想后,确实让他心如刀割!

看到平西王哭得如此悲痛,三军将士也大放悲声。本来就内心痛恨朝廷不守承诺撤藩,随着王爷眼泪的抛洒,将士们的民族情绪开始上升——多少年来,满人一直压制汉人。如今,朝廷又逼反平西王,能不心怀愤慨,拼死一战!

当然,如果换成别的明朝大将这番激励,将士们复仇的情绪会日益激烈。但是,痛定思痛,这种拜祭永历帝陵寝的举动,确实如同演戏。过后思之,就如同时下经历过传销大会后的冷静一般:多年之前,永历帝不是被平西王爷亲自缢死的吗?如今,怎么又成了要为永历帝报仇了呢?更何况,王爷跪拜祭祀永历帝,但他自己又要建立“大周”!这“大周”,和“大明”又有什么关系呢……

疑问归疑问,情感发酵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反正,事已至此,也只能跟着王爷造反了。于是,将士们各怀心腹事,随吴三桂到达昆明郊外校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开始军事总动员。

随着鼓角齐鸣,云南各镇将士整队入场。万马军中,白发苍髯的吴三桂全身披挂,飞身上马,在疾驰中手发三矢,矢矢中的。而后,打把式卖艺一般,吴三桂先后在马上耍了大戟、大刀、长剑等长短兵器,抛上扔下,左手换右手,花活玩不停。

见吴三桂年过花甲依旧如此神勇,三军欢呼雷动。

吴三桂如此表演,效果惊人。为此,将士们真心相信,平西王老当益壮,肯定能够率领他们平灭清朝天下。到那时候,云贵就太小了,全中国都将是平西王和自己人的天下!

为师出有名,讨清檄文是绝对需要的。吴三桂手下文人不少,早就精心准备,多次润色,最终出炉一份大义凛然的檄文。

这篇讨清檄文,其实堪比日后太平天国杨秀清让人所写的那篇檄文文采:

原镇守山海关总兵官、今奉旨总统天下水陆大师兴明讨虏大将军吴,檄告天下文武官吏军民人等知悉:

本镇深叨明朝世爵,统镇山海关。一时李逆倡乱,聚贼百万,横行天下,旋寇京师。痛哉,毅皇烈后之崩摧!惨矣,东宫定藩之颠踣!文武瓦解,六宫恣乱,宗庙瞬息丘墟,生灵流离涂炭,臣民侧目,莫可谁何。普天之下,竟无仗义兴师勤王讨贼,伤哉,国运夫曷可言!

本镇独居关外,矢尽兵穷,泪干有血,心痛无声,不得已歃血订盟,许虏藩封,暂借夷兵(清兵)十万,身为前驱,斩将入关,李贼逃遁,痛心君父,重仇冤不共戴,誓必亲擒贼帅,斩首太庙,以谢先帝之灵。幸而贼遁冰消,渠魁授首,正欲择立嗣君,更承宗社封藩,割地以谢夷人。不意狡虏遂再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踞燕都,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方知拒虎进狼之非,莫挽抱薪救火之误。

本镇刺心呕血,追悔无及,将欲反戈北逐,扫荡腥气,适值周、田二皇亲,密会太监王奉抱先皇三太子,年甫三岁,刺股为记,寄命托孤,宗社是赖。姑饮泣隐忍,未敢轻举,以故避居穷壤,养晦待时,选将练兵,密图恢复,枕戈听漏,束马瞻星,磨砺竞惕者,盖三十年矣!

兹彼夷君无道,奸邪高张;道义之儒,悉处下僚,斗筲之辈,咸居显职。君昏臣暗,吏酷官贪,水惨山悲,妇号子泣,以至彗星流陨,天怨于上;山崩土震,地怨于下;官卖爵,仕怨于朝;苟政横征,民怨于乡;关税重征,商怨于涂;徭役频兴,工怨于肆。

本镇仰观俯察,正当伐暴救民,顺天应人之日也。爰率文武臣工,共勷义举,卜取甲寅年正月元旦寅刻,推奉三太子,郊天祭地,恭登大宝,建元周启,檄示布闻,告庙兴师,刻期进发。

移会总统兵马上将耿(精忠)、招讨大将军总统使世子郑(经),调集水陆官兵三百六十万员,直捣燕山。长驱潞水,出铜驼于荆棘,奠玉灼于金汤,义旗一举,响应万方,大快臣民之心,共雪天人之愤。振我神武,剪彼氛,宏启中兴之略;踊跃风雷,建划万全之策,啸歌雨露;倘能洞悉时宜,望风归顺,则草木不损,鸡犬无惊;敢有背顺从逆,恋目前之私恩,忘中原之故主,据险扼隘,抗我王师,即督铁骑,亲征蹈巢覆穴,老稚不留,男女皆诛;若有生儒,精谙兵法,奋拔谷,不妨献策军前,以佐股肱,自当星材优擢,无靳高爵厚封。其各省官员,果有洁己爱民、清廉素著者,仍单仕;所催征粮谷,封贮仓库,印信册籍,赉解军前。

其有未尽事,宜另颁条约,各宜凛遵告诫,毋致血染刀头,本镇幸甚,天下幸甚!

以吴三桂名义发派全国的这篇讨清檄文,文采飞扬,气势弘大,确为文士精心大作。但是,如果细看内容,文中不实之词太多,粉饰机心,掩人耳目,竟然说自己委曲求全三十年是处心积虑为了替明朝报仇,全然不提当初缢死永历帝的目的何在。

最让人起疑的,是他提到自己一直奉养明朝“三太子”,志在恢复明朝——这简直就是大白天说鬼话,哪里有明朝“三太子”在吴三桂手里啊?更何况,改易年号,自称“大周”,何来复明,也是矛盾频出。

当然,檄文嘛,本来就是攻心用的宣传传单。既然清朝干了那么多坏事,天怨神怒的,吴三桂就要拯万民于水火了。为了恐吓,他在檄文中还自称有兵360万,更就是痴人妄语了。

和日后太平天国杨秀清檄文不同,吴三桂这道檄文在三藩被平灭后,任何清官方或私人著述都遍寻不到。清朝官方史书中只说吴三桂发“伪檄”,但没有任何内容记载。这是因为,经过康熙、乾隆、雍正三朝高压统治和文字狱,数十上百万份的吴三桂檄文,基本毁灭殆尽。尤其是吴三桂檄文中对清朝骂的太过瘾,又涉及多尔衮时代诸多清廷忌讳的史实,所以清廷竭尽全力要销毁这份檄文的影响和传播。到了乾隆时代,还有夏邑生员段昌绪因为家里藏有吴三桂檄文而遭全家论斩的。所以,这份文件能够流传至今,确实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