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揭秘明代名臣况钟的生平 况青天

时间:2017-05-03编辑:历史狂流

明朝时期,有一位官员和宋朝的包青天有一样的称号,他就是“况青天”况钟,那么况钟做了哪些好事?而被人们冠上“青天”这样的清誉呢?

况钟小的时候家境并不好,所以年幼的况钟就被父亲况仲谦送给邻居黄氏作为养子。后来年仅七岁的况钟经历了丧母之痛,他奋发向上,刻苦努力,潜心学习。况钟是一个严于律己、对待别人有礼有节的人,耿直的况钟后来在靖安县任职,对于职内的事务处理相当妥当,知县俞益十分赏识况钟,连连称赞他。

永乐十二年,即1414年,吏期已满九年的况钟按照当时的惯例是可以赴京考取官职,当时的礼部尚书吕震和知县俞益联名推荐了况钟。巧合的是朱棣北巡需要选取官员,吕震就推荐况钟,况钟受到了朱棣的赏识。第二年舂天的时候,况钟就被任命为六品礼部仪制司主事,朱棣亲自召见况钟。况钟是一位知恩图报的人,面对各位大臣的举荐和明成祖朱棣的赏识,况钟更加尽心为国家办事,从未玩忽职守,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册立后妃、东宫、藩王、帝女下嫁、朝觐贡举等重大事务都是况钟的职责,他一直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所以很快受到了外界的称赞。

永乐十五年,朱棣再次北巡的时候,况钟已经是随从的官员了。当时北京刚刚建成,很多大小事务都需要况钟亲自解决,朝贡和会试以及北征等事宜都要在北京举行,而况钟没有被繁琐的事情搞晕,他有条不紊地安排。况钟的工作能力和态度都被大家看在眼里,朱棣自然也十分清楚。

永乐二十一年,况钟升职为员外郎,由于一直对各项事务处理得当,员外郎的身份又加一等,成为礼部仪制司郎中。在宣德四年间,况钟申请恢复况姓,也得到了当时皇帝的应允。况钟对于教育非常重视,尤其看重那些文人墨客,甚至还接济那些寒门学子,可见况钟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这也显示了一位古代官员的先见之明。

有一位叫邹亮的书生很受况钟赏识,况钟举荐邹亮,但同时收到了诋毁邹亮的匿名信,况钟说这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加速对于邹亮的提拔,有人忌妒罢了。果然,没过多久,邹亮被任命为吏部、刑部司务,之后又成为御史。况钟的敢作敢当和为人处世受到了朝廷内外的一致好评。

民间的百姓喜欢大小事务都上京告状,而每一起案件都会引起诸多的牵连,有的人还会受到无辜的冤屈。对于百姓这一种动辄闹上京城的做法,况钟上书,他要求告状的人都由巡抚安排处理,后来牵连事件就逐渐少了起来。.

后来况钟任职苏州知府,苏州是个繁华富庶的地方,况钟牢牢贯彻朝廷的指示,又十分关心百姓的安危。朝廷器重况钟,认为他的执政理念很好,而百姓也爱戴况钟,认为况钟是在真心为百姓做事。在宣德六年的时候,况钟的继母去世,况钟请求回家守孝,百姓们都舍不得他走。过了没多久,那些原来减免的粮税又被提高,而贪官污吏开始滋生,百姓们过得不幸福,官员们又没有况钟负责任,因此他们更加思念况钟。

况钟接到皇帝圣旨,要他继续去苏州担任知府。又过了九年,任期已满的况钟等候着朝廷的任命,可是连同名人张翰在内的一万八千名百姓都要挽留况钟,认为苏州离不开况钟,可见况钟当时已经是老百姓心中的福祉,百姓们都愿意这样一位好官员留在身边。皇帝只好让况钟连任苏州知府,但是官职升为正三品,这在当时是很罕见的官职任免现象。

况钟可以说是苏州人民心中,百年难得一遇的好官,这不仅缘于况钟本身的高尚品质,更在于况钟创造出来的政绩,朝廷和百姓都信任他。正统七年十二月,况钟去世。当时还是任职苏州知府,六十岁逝世的况钟让百姓们悲痛欲绝,百姓们都参加休市等活动,表达自己对于况钟去世的难过之情。百姓们都哭着参加葬礼,邻近州府的百姓也来参加。苏州府官吏百姓民众相聚哭悼,并为他立祠祭祀。第二年春天,在况钟的归柩之日,出现了整个城市民众相送况钟的场面,苏州城都笼罩在哀伤的氛围中,一位好官员的离世,百姓和官吏都是伤心不已。

回顾况钟任职苏州知府的一些著名事迹,这样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让后人为之赞叹。况钟能够为明朝的百姓谋福利,这是当时百姓的幸运。朱瞻基是明朝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明君,他在位期间任用了很多好官,而况钟就是其中之一。皇帝对于况钟的信任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况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又有着满腔抱负和智慧。当时苏州难于治理,于是况钟就接受任命来到苏州,这才有了苏州的繁荣景象以及老百姓对况钟的爱戴。况钟不在意土豪和官吏勾结,他机智果断,执法严明。他到了苏州之后没有时间去管理那些繁琐小事,而首先对苏州的杀人案进行审理。由于苏州的社会风气一向不好,杀人犯和审理案件的官员狼狈为奸,杀人犯只要送礼送钱,那杀人的罪名便不成立。杀人犯送礼给官员,要求对方解救自己。官员就和况钟说这个人是被冤枉的况钟假装被糊弄过去,就点头答应放了杀人犯。第二件案子也是如此.况钟假装听取受贿官员的建议,将有罪之人放了,将无罪之人关押,于是当地那些土豪都以为况钟十分糊涂,暗自窃笑他。可是殊不知,况钟暗中调査案件,搜集证据,等待的是证据到手将罪犯们一网打尽。并且掌握证据后,况钟再次审问受贿的官员,官员不打自招,自己的受贿事件也被曝光。接二连三的审案震惊了老百姓,百姓们对况钟的做法赞不绝口。

第二,况钟不畏强权,为百姓着想。在审理案件上,况钟做了一个好的榜样,在清除地方弊端问题上,况钟又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了废除不合理的习俗以及政令,况钟向皇帝建议要百姓将缴纳的粮食就近输送,然后由军队负责运输。这就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减少了百姓可能在路上出现的诸多损耗等问题。皇帝同意况钟的意见,百姓们也十分高兴。

还有一件事,当时的宫中,太监习惯性地在出宫采购的时候借用皇宫的权势来狐假虎威,百姓们深受其害。况钟针对这样的问题给出了解决办法,没有人敢管宫中的太监,可是况钟却是不畏强权,为百姓着想。通判赵忱被两名太监捆绑,说是因为宫中要买画眉一千只、百灵一千只,由于通判赵忱说现在天气寒冷抓不到鸟儿就被捆绑于此。这事儿传到况钟的耳中,况钟明白这又是宫中太监再次作威作福了。况钟说冬天买鸟就是有意勒索,而且宫中的尚衣监怎么可能让太监出宫买鸟,于是将这两个太监捆绑起来。况钟还对这两个太监的同伙还有流氓进行了一一处罚。面对强势的太监,多数人都不敢惹,可是唯独况钟敢惹,而且还将他们惩治。百姓对于况钟自然是更加爱戴,不畏权势的官员有几个?唯独况钟被后人称作“况青天”,和宋朝“包青天”等清官齐名。

况钟在苏州一待就是十三年,百姓们舍不得让这样一位好官离开,直到最后况钟去世,百姓们仍都在惋惜不已。后来的苏州知府也有一些有名的,但是没有人能够真正比得上况钟。被称作“青天”的况钟的故事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


更多精彩推荐:

海瑞为何仕途坎坷 明朝第一清官

林则徐客死他乡的来龙去脉 民族英雄不得志

返回大全页:

我国古代文臣武将悬疑案件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