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吴三桂降清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玄机 冲冠一怒为红颜

时间:2017-05-04编辑:历史狂流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他引清兵入关,并从辽东一直打到云南,为清廷南下入关和扫荡明朝残余势力开启了便捷之路,最终导致了明王朝的彻底覆灭。

然而,近年来有很多历史学者认为,吴三桂其实并没有投降清王朝,并为此提出各种证据。这让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一历史事件显得扑朔迷离,那么吴三桂到底有没有卖国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故事。

崇祯十七年三月初,也就是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先后夺得大同、真定,京畿之地,然后从北京西部进攻,北京城成为农民军进攻的目标。在北京城危在旦夕的情形下,崇祯帝只得下诏,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将宁远地区划入吴三桂辖下,希望吴三桂可以率军救援北京城。

据《明史》记载,吴三桂连行十六日才抵达山海关,一路上“迁延不急行,检阅步骑”。当抵达河北丰润时,传来北京被农民军攻克、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的惊天消息。同时又得知,居庸关总兵唐通投降农民军,为防唐通乘虚占据山海关,吴三桂只得撤回山海关。此后,吴三桂一直在投靠农民军首领李闯王建立的“大顺”政权和清政权之间游移不定。

按道理来说,吴三桂投降李自成也算符合当时的礼教。古人常言“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改朝换代也是自古亦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可以君临天下,李自成也可以做皇帝。况且,按照当时的观念,清廷是异族,如果投效清廷,就要遭到千古骂名。就在此时,李自成多次派人劝降吴三桂。在吴三桂有些意动之时,他接到了两封书信,其中一封是父亲吴襄的,劝他投靠李自成;另一份文书秘密告知吴三桂,老父吴襄是被李自成的人毒打才写下书信。更重要的是,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也被李自成的部下霸占了。

吴三桂为此大怒,当即拔剑击案,将来使双耳割去,同时让他给李自成带信:“李贼自送头来。”李自成听后也勃然大怒,率领二十万精锐兵马讨伐吴三桂。随后,两军交战,吴三桂初战兵败,他向大清摄政王多尔衮求救,多尔衮坚持要吴三桂剃发降清,然后才能出兵相救。无奈之下,吴三桂只得亲自到多尔衮军营,并剃发投降。

次日,吴三桂按照多尔衮的命令先行出战,双方几场大战后都疲惫不堪,就在吴三桂的军队体力渐渐不支时,清军趁势杀入农民军中。李自成完全没想到吴三桂会和清军勾结,结果兵败如山倒。《明史》称,当时的战场情景是“一时之间,战场空虚,积尸相枕,弥满大野”。吴三桂也因此获得战功,被清王朝册封为平西王。

根据明史的记载,很多学者认定,吴三桂是真正地投降了清朝,并提出几点理由。

首先,清廷直接视吴三桂为降将,多次对吴三桂发号施令。《清史稿》中有这样的记载:“命三桂兵以白布系肩为号”、“命三桂军为先锋”,又“命吴三桂以步骑二万前驱追贼”。为表彰其功劳,“授三桂平西王大印”。

其次,吴三桂自己本人也曾多次拒绝明朝的拉拢。当时,明朝的福王派人送给吴三桂大量财物,以图收买吴三桂,但吴三桂却毫不犹豫地拒绝。吴三桂说“时势如此,我何敢受賜,唯有闭门束甲以俟后命耳”。尽管吴三桂一再拒绝,明朝朝廷也始终未曾断绝对吴三桂的拉拢,吴三桂以“破流贼,定陕、定川、定滇,取南明王于缅甸,又平水西土司安氏”等一系列的战绩来作为报答,同时又向清廷表明自己的忠心。

最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时候,打的是为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帝复仇的旗帜,但被很多人认为是欺瞒天下的做法。在北京城被起义军攻破之后,吴三桂被农民军、清王朝两股强大势力包围,要想在夹缝中求生存,吴三桂当时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降清,联合清廷镇压农民军;二是联合农民军,一同抗击清军的入侵。在吴三桂犹豫不决的时候,却传来吴三桂父亲被鞭挞、爱妾被人霸占的消息,吴三桂考虑前者也是人之常情,最终投靠清廷。

综合上述的几个理由,很多学者认为,吴三桂是真的投降清廷了。

除了提出吴三桂是自愿降服清廷外,也有人持反对的意见,根据部分史料记载,他们认为吴三桂只是联合清廷,而非降清。为此提出五条理由。

第一,吴三桂在此之前与清兵作战的时候十分英勇。在担任宁远总兵期间,吴三桂多次与清兵苦战。松锦战役是明清之间的一次最大决战,在战事后期,明军兵败如山倒,吴三桂抗清态度仍然十分的坚决,对清廷的劝降函都“答书不从”。

第二,在山海关战役之后,吴三桂发布追击农民军的檄文,檄文中称“周命未改,汉德可恩”“试看赤县之归心,仍是朱家之正统”等口号,在这些檄文中,吴三桂处处透露明朝朱家才是正统的统治者。若吴三桂真的降清,清廷掌权者又怎会允许吴三桂发布这样的讨贼檄文?

第三,在山海关战役之后,吴三桂联合清军夺回北京城,吴三桂曾经要求立明朝崇祯帝的儿子为皇帝。当时吴三桂提出“约自成同军,速离京城,吾将奉太子即位”,又“传帖至今,言义兵不日入城,凡我臣民为先帝服丧,整备迎候东宫”。可惜,“多尔衮命其西行追贼”,让吴三桂这一筹划没能实现。

第四,在山海关战役之后,多尔衮一面安抚吴三桂.一面加强对吴三桂的控制。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吴三桂并没有降清的意愿。在山海关之役获得胜利的时候,多尔衮表面上册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又调拔给他一万精兵,其实都是在笼络和控制吴三桂。因为,多尔衮给他的一万兵马他自己也能调用,个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最后一点,从吴三桂联络耿精忠、尚可喜等人一起反清复明,可以看出吴三桂降清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在得到了云南的封地之后,吴三桂一面招贤纳士,培植党羽,一面厉兵株马,为将来的反清大业积蓄钱粮。不过,清王朝的根基已深,吴三桂想要取得胜利简直是难于登天。


更多精彩推荐:

年羹尧因何引来杀身之祸 自杀的大将军

李秀成自供状真伪之谜  忠王不忠

返回大全页:

我国古代文臣武将悬疑案件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