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6-02编辑:历史狂流
有一件事,我曾经疑惑不解。
王阳明死后数百年,影响巨大、世人敬仰,一直是后人推崇备至的伟大历史人物。从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到维新派主要人物梁启超、国学大师胡适对王阳明先生,都是十分敬佩的。
比如,梁启超先生便著有《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陈独秀也写下《王阳明先生训蒙大意的解释p文。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因受“知行合一”学说影响,毅然改名陶行知。郭沫若先生,也是王阳明的崇拜者,著有《伟大的精神生活者王阳明》和《王阳明礼赞》等文。
可是,1949年建国以后,王阳明的光环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或许就是现在的年轻人,不知王守仁为何人、王阳明有何思想的原因之一。王阳明从天上摔到地上。原因何在?
其一,王阳明思想的唯心主义色彩。
王阳明自创阳明学派。建国之后,阳明学说被界定为主观唯心主义的学说。这就注定了该学说最终被无情批判。
所谓的唯心主义问题,一直是半个世纪来批判王阳明的主要理论依据。过去,我们一直以所谓的阶级分析观点,按照两条路线斗争的立场,以唯心和唯物的标准,划分历史上的人物和思想。这种方式,其实是简单化的做法。凡是唯物的都是好的,凡是唯心的都是坏的。因此,像王阳明这样的大思想家,尽管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却也一巴掌被打倒了。
我对哲学,虽说存有敬畏之心,然而向来没有兴趣。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我至今也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他在《传习录》中的一些话,我是读过的,深受启发。比如,“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为子而傲必不孝,为臣而傲必不忠,为父而傲必不慈,为友而傲必不信”,“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明便是天理”,等等,都是做人的大道理。又何错之有呢?可悲的是,在那些年代,我们的头脑里,缺少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诚如王元化先生所说:“你在认识真理以前,首先要解决‘爱什么,恨什么,拥护什么,反对什么’的问题,以达到‘凡是敌人赞成的,我们必须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必须赞成’。但是这样一来,你所认识的真理,已经带有既定意图的浓厚色彩了。”历史总是对文化人(尤其是文化巨人)开玩笑,一种残酷的政治玩笑。只是这种玩笑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其二,王阳明曾经镇压农民运动。因此,王阳明一直被认为是“刽子手”。
读《王守仁传》,我们可以发现,王阳明极具军事才能,除了平息宁王叛乱之外,他的军事斗争的对象都是造反的农民或者边民。建国以来,我们的历史评价之中,也有一条简单的划分原则。凡是“农民革命”,都是好的,凡是镇压农民革命的,都是坏的。这显然也是一个误区。它过分拔高了农民战争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当然也影响了一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包括后来的曾国藩。有专家说,这是历史研究的荒谬,同时也造成了荒谬历史的产儿。此言极是。于是,我们看到,当年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也杀人如麻,但他们是农民革命,其罪过也一笔勾销了。但是,王阳明杀人(战争总要死人),却被记下深深的一笔。
其实,据史料记载,王阳明在处理农民暴动问题的时候,还是十分注重策略的。尽量不杀或者少杀,并努力解决善后问题,乃是他的一贯主张。比如,他解决广西少数民族之乱,便未曾动一兵一卒,也没有杀过一人。这一点,亦是无可争辩的。人的功绩,是存乎民众之中的。我们可以去打听历史,王阳明的口碑历来是不错的。
如此等等,王阳明被人批判,然后被人遗忘,也是合乎逻辑的事情了。
我小的时候,是读过《古文观止》的。其中,收有王守仁先生的3篇文章。这就是《尊经阁记》、《象祠记》、《瘗旅文》。特别是千古名篇《瘗旅文》,充满激情,一气呵成,如泣如诉,感人至深。撇开其他不说,单说王阳明先生去给那位素不相识的客死他乡的胥吏收尸(“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亦足见其慈悲为怀之心。他是一个好人,似乎是不容争辩的。
王阳明一生“立德、立言、立功”,他将其视为不朽之境界。他显然是做到了。
更多精彩推荐:
返回大全页:历史人物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