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古代中国如何称呼阿拉伯国家

时间:2017-06-26编辑:梓岚

众所周知,阿拉伯地区最有名的民间故事集是《一千零一夜》,而《一千零一夜》又有个别名叫做《天方夜谭》。《天方夜谭》中,少女山鲁佐德每天夜里给国王山鲁亚尔讲一个故事,是为“夜谭”,而“天方”指代的就是阿拉伯地区。

中国古代对世界各地国家有不同的称呼。例如我们熟识的“天竺”、“身毒”即是印度,俄罗斯一带被称为“罗刹国”,“吕宋”指代的则是菲律宾。

对于阿拉伯地区来说,“阿拉伯”一词初见于明朝中后期,是根据明朝从事翻译工作的的穆斯林学者处发源而来,是较为直白的音译。而其他两个为我们所熟知的两个名称,一个是“天方”,另一个是“大食”。那么这两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呢?

《明史·西域传》有云“宣德五年,郑和使西洋……闻古里遣人往天方……”,这里的“天方”指的就是阿拉伯,明代学者黄省曾编纂的《西洋朝贡典录》中专门有一卷叫做《天方》,讲述的正是这个国家前来明朝朝贡的记录。事实上,“天方”也是中国古代典籍中出现的较多的一个指代阿拉伯地区的词。

(郑和下西洋线路图,地图已经出现了“天方“,而“秩达”是沙特港口城市吉达,“阿丹”是也门港口城市亚丁)

“天方”的源头是“天房”一词。这一点在《西洋朝贡典录》中有明确的记载:“天方即天房别称”。这里的“天房”指的便是伊斯兰教的圣城之一——麦加。

伊斯兰教的“五功”是念、礼、斋、课、朝,其中的“朝”指的就是至少要前往麦加朝觐一次。圣城麦加每年要迎接数百万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朝觐者。在麦加城里坐落着“四大清真寺”之一的禁寺。天房就位于禁寺中。

天房又叫“克尔白”,“克尔白”在阿拉伯语中是立方体的意思,天房也确实是一座四四方方的方形房屋。“克尔白”属于音译,“天房”则是比较精准的意译——阿拉伯人认为天上的天使会在一座固定的建筑中崇拜安拉,而克尔白的位置就是其在人间对应的位置。这足见天房在伊斯兰教中的神圣性与重要性。

中国古籍、尤其是唐代古籍中另一个常见的对阿拉伯地区的称呼是“大食”。但“大食”一词最初是由古叙利亚语与波斯语中而来。

“大食”是波斯语中Tazi或者Taziks的音译,Tazi/Taziks受到了波斯语中“塔吉克(Tadjik)”的影响,有学者认为这个词又来自于古叙利亚语中的“塔邑(Tayyi)”,Tadjik和Tayyi的共同点是二者均为阿拉伯地区的部落名称。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食”一词的传播路线:彼时的阿拉伯帝国征服波斯萨珊王朝后,有大批的波斯人前往中国避难,其中不乏萨珊王朝的末代王族、位高权重的大臣等等。例如出身王族的阿罗憾就病死在洛阳,享年九十五岁高龄。而“大食”这一词,很有可能一些波斯人在逃难的路途中被带到了中国。

除了来自波斯的逃难者,“大食”一词的传播,也有两个地区商贸往来较为发达的原因。由于唐朝较为开放的对外国策,彼时有不少波斯商人通过商船来到唐朝经商,西域的香料、药物、宝石、马匹等也常常出现在中国的街头。

当时的波斯商人被称为“胡商”,主要生活、交易于都城西安以及扬州甚至广东等南方地区。《旧唐书》中记载的一次发生在扬州的叛乱中,形容叛军 “至扬州,大掠百姓商人资产,郡内比屋发掘略遍,商胡波斯被杀者数千人。”足见当时扬州波斯商人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

值得一提的是,“大食”一词也有区别。我们常说的“白衣大食”、“黑衣大食”和“绿衣大食”,对应的并不是同一时代的阿拉伯人。按照时间顺序,三种颜色的衣服分别对应着阿拉伯地区的三个强大的王朝——倭玛亚王朝、阿拔斯王朝和法蒂玛王朝。这三个王朝所崇尚的颜色不同,来华者在衣着上有着鲜明的风格,对于在某种程度上有“脸盲症”的中国人来说,用衣物颜色来标识他们的不同,是相当合理的方法,因此也就有了中国古籍中对他们的不同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