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满族前身女真族 星星之火以待燎原

时间:2017-07-20编辑:梓岚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而建立和把持其政权的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满族。

距今大约5000多年前,在我国黑龙江以北,生活着一群以游猎、捕魚为生的少数民族,这些质朴的先民就是满族的前身女真族。那时,这个古老的民族被称为“肃慎”。之后,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从隋朝到辽金,从大唐、两宋,再到元、明,朝代更迭、历史流变,阅历千载,这个民族也经历了从肃慎、挹娄、勿吉、秣鞘再到女真的更名历程。当然,在这漫长的时光之旅中,女真族所更迭的远不止是名称。从辽代兴起到金代的壮大,从元朝的没落再到明朝时期兴起,早在清朝建立之前,女真人已经见惯了历史的沧海桑田。

明朝初叶,女真族按社会发展程度和居住地区分为三大部:居住在牡丹江、绥芬河流域及长白山北部一带的称为“建州女真”;而活动在东连建州女真、西临蒙古、南到开原(今辽宁省开原市)北至松花江一带的是“海西女真”;生活在黑龙江两岸和乌苏里江流域及库页岛的则被称作“野人女真”或“东海女真”。

建州地区的女真族,早在元朝时就分编为五个组群,每个组群以“万户”命名。到明朝初期,仍然强大的是“胡里政万户”和“斡朵里万户”。

明朝取代元朝之后,为了加强对东北边疆地区的统治,在女真族满洲人居住地建立了一种叫“卫"的政府机构,既行使军事职权,又管理地方的行政事务。“卫”的官员由明朝廷任命地方的部落头领担任,并可世袭,官职按级别从低到髙分为指挥同知、指挥使、都指挥使、都督佥事、都督同知等。

1403年(永乐元年),明朝廷在建州设立了“建州卫”,任命“胡里改万户”的首领阿哈出为指挥使。9年后,1412年的明政府又设立了“建州左卫”,任命“斡朵里万户”的头人猛哥贴木儿为指挥使,此人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六世袓a当时,女真各部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相互之间冲突不断建州左卫的猛哥贴木儿因不堪“野人女真”的侵袭,带领族人向南迁移,途中与野人女真作战身亡。之后,其弟凡察与其子董山率部继续迁移a到1442年,建州女真相继迀移到苏子河畔(即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南苏子河畔),重新聚集。在建州女真南迁的同时,海西女真也不断鹵徙,散居在开原以北(今辽宁开原)。

1442年,建州左卫发生叔侄争权^于是,明朝从建州左卫中分设出建州右卫,命猛哥贴木儿的弟弟凡察为都督同知,猛哥贴木儿的儿子董山则出任建州左卫的都督同知&“建州三卫”也由此得名。

最初,女真族的经济生活均以狩猎、捕鱼为主,将采集的人参、猎取的貂皮贡奉明朝廷,并与汉人在集市自由交换生活用品。在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南迁的过程中,增加了与汉人先进文化的接触,其社会经济也得到迅速发展1畜牧业和农业逐渐兴起。加之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青山绿水、兩量丰沛的丘陵地带非常适宜农耕。到16世纪后期,除野人女真依然是原始的渔猎经济之外,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已经步人了农耕社会。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商品交换日渐频繁,更推动了女真族与汉族之间的交流与联系。

女真族势力的增强,给明朝带来了一种安全上的压力。但是,女真各部长期处于混战局面,对明朝又构不成现实的威胁。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明朝以镇压或招抚的方法控制着女真族,使其各自独立、相互牵制。

16世纪末,征战不休的女真族已经分裂为诸多小部落,但仍可大致分为四大部——“建州五部”、“长白山三部”>“扈伦四部”和“东海三部"。“建州五部”分别是哲陈部(今辽宁省苏子河与浑河合流处)、浑河部(今辽宁省浑河北岸)、苏克苏浒部(今辽宁省苏子河)、董鄂部(今辽宁省桓仁市附近)、完颜部(今吉林省通化以南);“

长白山三部”分别是:朱舍里部(今吉林省临江市以北),讷殷部(今吉林省抚松市东南)、鸭绿江部(今吉林省集安市)a“扈伦四部”分别是:哈达部(今辽宁省清河流域>、叶赫部(今吉林省四平市)、乌拉部(今吉林省伊通县h辉发部(今吉林省桦甸市)。“东海三部”分別是:窝集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北)、瓦尔喀部(今吉林省延吉以北)、库尔哈部(黑龙江中游、牡丹江下游一带)。其中,建州五部和长白山三部,就是过去的建州女真;扈伦四部就是过去的海西女真;而东海三部则是过去的野人女真和其他少数民族^

各自为王的女真各部彼此长期不和,对于明军的镇压不断地蓄积着不满,起兵反明之事时有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方势力的矛盾也日渐激化。


下一节:努尔哈赤领导起女真各部

返回首页>>>最全面的清朝历史 清朝历史全解读